泥客网 - 发布最实用的电脑技术,最新鲜的网文!
泥客注册 | 加入收藏 |
泥客广告牌
关键词:调侃 探索 电脑 网络 轻松 精彩 移动 高谈

文章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泥客网 >> 科技 >> 信息管理 >> 浏览文章

传统企业编制十三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的一些建议

2015-05-27 20:16:08 文章来源:泥客论坛 字体:

为了让更多的CIO老友参与“信息化规划之道”的交流,在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指点和帮助,邀请《“十三五”信息化应用规划编制建议》一文作者刘继承先生围绕规划编制主题进行群分享。

嘉宾简介:刘继承,在IT规划、企业架构(EA)、IT治理等领域有8年的咨询工作经验,为十余个大型政府、企业提供过相关咨询服务。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和文字表达能力,编著《CIO综合修炼》(2009年)、《中国企业IT治理之道》(2010年)、《集团企业IT架构治理实践》(2014年)等三部IT管理书籍,在IT和企业管理领域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目前正在撰写《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架构设计》一书,准备于2015年出版。

“十三五”信息化应用规划编制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在企业转型升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国际竞争中均具有关键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在研究编制信息化应用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2016到2020年的规划,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全新规划,将开启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新篇章,需要高度重视。

信息化规划是一个立足现状、面向未来,按照业务战略要求研究设定IT战略目标、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以及具体信息系统设计、投资估算、Roadmap和IT治理机制完善建议的系统过程。要制定一个科学的五年专项规划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要明确现状和问题,找到不足和差距,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其次要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未来的发展环境;第三,要明确未来的目标和实施步骤,抓住重点,提纲挈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不至于顾此失彼甚至迷失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信息化应用的成就与问题,第二部分介绍未来几年信息化应用可能会出现的新趋势和新方向,第三部分对如何制定规划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但愿本文能对您制定“十三五”信息化应用规划有所帮助。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应用的成就与问题

1、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到“十二五”末期,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均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多年的IT投资和建设使信息化效果初显,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效:

(1)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已得到共识

意识决定行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决定着信息化的建设层次。长久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到位,领导不重视,业务人员不支持。但在“十二五”期间,这种形势已发生重大转变。目前,大多数领导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信息化是实现深化改革、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纷纷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开展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各业务部门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大家对信息化寄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全面支撑业务运营

我国信息化发展与世界各国一样,经历了从“点”到“线”,连“线”成“面”,再从“面”到“体”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信息化首先在局部和部门内部开展,被称之为“点上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步建立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即“线上的应用”。其后,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工作协同,在“点”和“线”的基础上,开始建立“面”上的应用。随着各个层面、方面应用的完善,整个组织、地区、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逐步实现上下游价值链一体化、多层面垂直一体化,并最终使业务得到立“体”化支撑。

(3)信息化从技术驱动开始向业务和战略驱动转化

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组织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发展模式是技术驱动,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IT技术厂商。随着信息化效益的初步显现,组织的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信息化逐步向业务驱动转化,业务和IT部门在业务与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IT与业务的一致性大大提升。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度变革和信息化的创新应用,信息化建设在某些行业正逐步迈入战略驱动模式阶段,业务和IT深度融合、深度协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实现跨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全社会协同,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格局。

2、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看到成绩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1)缺乏总体架构设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中国企业信息化经历了近三十几年的历程,这既是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无序探索的三十年。普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条块分割、孤岛丛生、重复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在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不断上演。出现这种问题是与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息息相关的,信息化一般会经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构建满足部门需求的孤立系统到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信息孤岛”,经过若干年建设了一堆仅能满足部门任务的孤立系统,虽然实现了部门效率的提高,但组织的整体效率并没有随着IT投资的增加而同步提高,既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共享,也不能支持业务运营的一体化。

(2)重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轻数据分析和利用

从信息技术自身来看,IT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三部分。信息化建设初期,人们更加重视有形的硬件,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资到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上,而对软件等则相对忽视,出现了“重硬轻软”现象;到“十二五”阶段,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组织内已不存在,大家对软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软件与业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但此阶段却出现了“重系统轻数据”的问题,对数据的分析、利用重视不足。在许多人眼中,信息化建设与系统实施可以直接划等号,反倒忽视了最最宝贵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流程电子化需求,难以满足领导层的决策需求,总体的效益和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3)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变革,IT反成为业务的掣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要求组织能够迅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现有的信息系统建设却成为了业务变革的障碍。现有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成本高、周期长,难以适应业务的快速变革;系统架构缺乏灵活性、变更困难、可扩展性差,也导致在业务发生变化时系统难以随之优化。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组织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4)机制完善滞后于系统建设,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

有效的IT治理机制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制度保障。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许多组织也在同步完善治理机制,优化制度和流程,但到“十二五”末期,IT治理体系仍然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包括IT组织结构不健全、地位仍然较低;IT与企业发展战略、与业务一致性不够;IT投资的业务价值难以衡量;IT需求难以在整个组织内容统一管控;IT成本难以持续降低;难以全面保障信息安全;IT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制度层面的问题不解决,信息化应用就难以持续深入。

应该说,这些问题大都不是在“十二五”期间才产生的,都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如果没有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工具,这些问题在“十三五”恐怕也很难解决。幸好,信息化建设领域正在进行的新技术革命和新管理创新浪潮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

掌上泥客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