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的普遍失败,再论企业信息化(3)
二、如何走出双输的窘境
实践中过量的失败案例,导致一次性交易和企业发展受阻,并逐步导致信息化产业的口碑日下、市场萎缩,同时产品日益单一化,真正的需求无法挖掘,优秀的产品无法诞生,对甲乙双方都是双输的局面。要突破这个窘境,需要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企业加强对信息化的认识
企业管理是本,信息化是皮。这有两种含义,其一,管理本身才是需求的本质,而信息化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工具。假如管理者对企业本身的需求并不清楚,此皮自然也成“鬼画葫芦”,自然是乌有和胡扯,结果必然是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等成本,但都是打水漂;其二:皮需要跟随着管理的需求而不断成长、蜕变。“皮”需与“本”相呼应,太大太小了均不适时,关键还得随着“本”不断的升级、提高应用价值等。
所以信息化的第一步,需明确企业本身真正的战略、管理目标,然后跟随管理规划所需的需求,明确需要信息化辅助的范围,最终才是产品选型。
其二,软件厂商加强面向企业实践需求的产品研发
第二个重要方面需要信息化或软件厂商完成。目前管理软件行业产品雷同化极其严重,不仅是客户,很多信息化和软件厂商的产品领域也仅局限于ERP与OA。天下产品一大抄,并且不断在小聪明比如界面、局部单据核销、便捷性操作上炒作噱头,但在诸如MRP计算逻辑、成本计算上完全类同。结果是自然不管什么模式的制造企业,都是这个流程这个算法,就像不管男人女人,身高多少都是均码,这样效果能好么?
而在其他领域,在非ERP类信息系统和管理软件领域,诸如知识化与共享系统、商业模式的IT解决方案、技术与创新论坛、企业文化沉淀与分享平台、员工交流平台、信息和经验分享平台、在线培训系统、在线学习交流系统、各类主体的价值贡献评价系统、技术和人力资源信息库等等,这些当下企业真正需求的产品又可以说是基本空白,需要软件厂商投入研发。当然,这里所谓的软件厂商不是传统的仅有“代码技能”的软件厂商,而是指同时具有管理方案能力的新型软件厂商。
其三,突破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的瓶颈
总结而言,目前不缺乏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也不缺好的管理实践者,但极缺能将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融为一体的专家。随着国内IT和企业管理服务业的成熟,期待能蹦出一批既能深刻理解企业经营、把握企业管理需求,又能转换为信息或软件模式的高级人才。
对于管理软件产业,应该是:思想引领技术。没有以管理思想为基础、以管理经验来升华的IT技术是盲目的;没有IT技术的支撑,管理思想难以完全固化及落地,两者相互相成。
三、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1.阶段建议
信息化的规划、产品范围的选择、软件选型是一件需要系统化考虑的事情。对于有信息化需求的企业,在运用信息系统辅助管理的选择上,可大致参照如下阶段设计:
第一步,先解决控制问题
企业运作的基础是控制。对于国内企业的环境,如果老板不能控制总经理,总经理不能控制总监,总监不能控制部门,这个公司基本差不多完蛋。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控制是第一要素。而实现控制有多种主要方式,简单快速的是行政命令;效果好的是企业文化和流程。而流程的合理性实现难度却比较大,且涉及到合理的分权问题。如果您目前企业状况比较乱,急于解决控制为问题,最快的方式是强化行政部,强化行政命令权威并安排人员不断督导抽查,并不断通过年、月、周工作计划来控制部门协调。相对流程而言,这是快速而简单的方法。
期间如果希望用信息化系统配合,建议可考虑OA、知识管理、内部信息公告系统等些文档性管理系统,来加强、加快文档信息的传达和内部信息沟通。管理比较薄弱、或者企业实质控制人更换的情况多是处在此需求阶段。
第二步,再解决“做正确”的问题
如果公司已解决控制问题,有一定管理基础,看在此基础上心平气和坐下来讨论权责划分、讨论部门接口、讨论流程,让公司、部门在合作分工下一起“做正确的事情”。如需要信息系统协助,此阶段可考虑OA、BPM平台、带流程管理的知识系统等。
第三步,再解决“做得更快”的问题
在流程正确的基础上,数据累积越来越多,此时会产生更多的工作量。为优固化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可考虑数据化信息系统,比如ERP、BI、分销管理、CRM等等。
第四步,再解决“做的更好”的问题
做的更好是在原有流程完整、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公司稳定运作情况下,为让管理再上一个层次,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等,在原有数据累积上进行大数据挖掘,或者数据整合等。此时可考虑BI、企业门户、集中平台等。
2.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议
制造业又可以从物料多少、加工型还是组装型,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维度进一步区分。这些都与信息化的规划和推进、甚至是信息化系统类型有关。当然制造业有着不可改变的共同点:
其一,相对其他形态企业而言,制造业人数较多。此时管理的组织、流程化有着相对的优势,此特点要求其比其他形态企业更注重流程。
其二, 制造业组织形态相对稳定。此特点也适合固定的流程管理。
其三,层级划分相对严谨。因此对数据、权限划分要求比较严格。
其四,时间的精确性、紧迫性相对零售业显得比较稳定、统一,节拍感明显。
以上状况,决定了制造业大、稳、有序、积累的特点,适合知识管理、流程系统、ERP数据、开发管理、培训系统、考核系统等,数据和非数据系统各在管理组织层面发挥不同作用。其中非数据系统主要体现在高层的战略执行、工作计划、企业文化、知识沉淀等方面,而ERP主要体现在中基层的管理和日常作业、流程衔接方面。而具体的先后顺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和企业实质领导的管理方式而定。
3.零售业的信息化建议
与制造业相对而言,零售业形态多变、时间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位置、时间、人员、产品、价格、激励等的良好组合,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零售业极其注重组织的灵活性和企业的创新性、市场信息的时效性,注重商业模式。此特点也影响了其在在信息方面的需求:
其一,感性的、文字或图片的信息及时传递。市场的很多信息是感性的、感觉的,转瞬而逝。需要信息系统能分享、传递抽象的感觉,并能快速讨论、分析、分享。
其二,销售分析在数字上的信息传递。销售分析是零售企业的核心要求,需要基于POS适时信息的分类、统计、多维度分析,形成在客户、产品、地域、单点、时间等动态数据的全面分析。
其三,产品管理的海量信息分析和挖掘。包含价格、趋势、预测、主要顾客群定位、消费者行为分析等等,这要求在海量数据中敏锐的发现其关联因素,发现畅滞销背后的真正原因并适度调整。
其四,快速的方法分享和士气激励。对于分销,销售人员的士气激励、成功方法的分享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经验快速分享,也许能带动整片销售业绩的成长。
其五,连锁加盟商的销售分析管理。加盟商的激励、价格管理、返点、库存配套、畅滞销产品搭配、加盟商销售排行分析等居于数据的销售策略、销售分析、销售指导很重要。
基于以上,针对连锁加盟,终端卖场的库存管理、销售信息的及时完整在线传递、员工交流激励、经验分享、大数据挖掘等是信息化系统重点。建议可考虑员工交流平台、带POS的产品或客户管理、在线学习交流系统、BI销售分析等,可依照企业特点逐步考虑。
4.系统选型的建议
软件开发技术飞速发展,带给管理软件全新的设计运用手段,软件建模技术、流程组件技术、SOA技术、Ajax技术等等,带给软件产品全新的发展。在系统选型时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尽量选择平台化产品。技术发展,平台化产品的普及,软件系统的柔性更强了。截至今天,面向对象语言全面发展,为企业模型向软件模型的转换提供很多便利,为软件的平台化、及时可变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因此,在选择软件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选择平台化产品,以因应在后续组织、流程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快速适应。
其二,充分考虑产品的可扩充性。产品端口开放、带有可扩充窗口,能为后续某些特殊的定制提供可能,并且最关键的是为多个系统关键数据的关联提供可能。因此有IT能力的企业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可扩充性。
其三,适度考虑产品的操作便捷性。操作便捷性不是系统关键因素,却是引起工作量及操作人员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考虑软件操作的便捷性,适度考虑人员的办公环境和操作习惯。
其四,考虑产品的可移植性。未来的操作系统,是否还是windows一览天下?微软在中国对办公软件、数据库反盗版的力度会多大?在有IT能力的企业,选择时在技术上需同样考虑产品的可移植性,也许在未来可节省高额的办公系统费用。
其五,尽量选择易维护的产品。易维护的产品能让企业在未来跳出软件企业连续高额的维护费用,因此也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目前管理软件维护费用普遍比较高,特别是国外软件更是高昂。因此在选型时适当考虑这点,易维护的软件也可让企业IT人员技术能力加速发展,实现企业软硬件自主维护。
相关文章:
- [2022年03月14日]CIO必收藏:信息化IT软件/服务厂商名录
- [2022年03月14日]空降CIO的求生之道
- [2022年03月10日]不神化不低估!如何客观衡量BIM的价值?
- [2022年03月10日]企业数字化必备三要素:有钱、有管理能力、有人才
- [2022年03月09日]浅析数据湖和数据中台的关系
- [2022年02月23日]如何建立数据标准实现数据资产管理?
- [2022年02月23日]王鹏远:百年老院HIS系统切换的“四全”组织管理
- [2021年12月20日]别闹了,这些都不是数字化转型
- [2021年09月20日]为什么很多公司上了ERP、MES等系统,仍效率很低?
- [2021年07月27日]数字化转型80%失败率的关键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