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客网 - 发布最实用的电脑技术,最新鲜的网文!
泥客注册 | 加入收藏 |
泥客广告牌
关键词:调侃 探索 电脑 网络 轻松 精彩 移动 高谈

文章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泥客网 >> 科技 >> 信息管理 >> 浏览文章

重磅!上海发布BIM“十三五”发展规划!(2)

2016-11-02 21:44:58 文章来源:泥客论坛 字体:

“十三五”期间BIM应用推广重点任务

针对“十二五”期间BIM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十三五”期间,本市重点推进任务如下:

1、提升建设单位BIM技术应用需求和能力

开展BIM技术知识和应用价值宣传,激发建设方使用BIM技术的需求。推动建设单位(或BIM技术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其BIM战略管理能力。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参与方协同工作方式、工程数据管理方式等要素,制定各参与方BIM技术应用要点规划,评估参与方BIM技术应用能力,把控BIM技术应用质量和成效,管理共享与交互的BIM信息资源。推进“BIM+”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建立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生命期的管理能力,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于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需求。

1、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决策管理机制。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建立基于BIM的建设管理流程,通过BIM模型及相关数据,提高各参与方的协作能力,提高技术与管理决策的可靠性与决策效率。

2、建立BIM技术应用评价机制。明确工程各阶段BIM技术的应用点、数据交付标准、BIM咨询方职责,以及应用目标,建立评价机制,评估BIM技术实施投入与产出效益。

3、建立BIM数据管理平台。建立面向各参与方的BIM数据管理平台,为各阶段BIM技术应用的数据交换、参与各方协同工作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支持。

4、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依托BIM技术,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全过程管控;依托BIM技术,加强工程项目招标、工程变更、工程监理、竣工结算等过程管理;依托BIM技术,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提出先进合理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案,提交积累建设全过程信息的BIM运维模型。

2、提升设计单位BIM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单位应具备全面的BIM技术应用能力,基于BIM模型开展协同设计、性能模拟分析、方案优化、工程量统计、图纸出版等应用,实现服务模式、生产组织、团队管理等方面创新发展。

1、加强设计应用协同。采用BIM应用软件和建模技术,构建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多专业信息的BIM模型。根据不同设计阶段任务要求,形成满足各参与方使用要求的BIM模型数据,充分开展设计协同。

2、发展“互联网+”协同。加快发展工程咨询服务创新,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协同设计组织模式,引导建立社会各界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3、提高性能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能力。依托BIM技术开展包括能耗、日照、舒适环境、碳排放等在内的建筑性能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优化设计。将分析数据反馈到BIM模型中,丰富并完善模型,为后期运维和监测提供数据。

4、加强设计成果审核。利用协同工作平台开展进行各专业设计成果之间的碰撞检查,减少“错、漏、碰、缺”等设计质量通病检查和审核,提高设计质量。

3、提升施工单位BIM技术应用能力

施工单位应采用BIM技术开展精细化施工管理,对施工组织方案、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制定详细计划,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1、深化施工图设计。根据专项工程特点、现场安装要求、加工制造等需求细化完善BIM设计模型,指导建筑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安装。

2、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应用BIM施工模型,对施工进度、人员配置、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场地布置等信息进行管理,精确计算工程量及项目预算,提高成本造价控制。开展各专业在施工阶段的碰撞检测和现场施工模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加工方式。应用BIM技术和数字加工技术,扩大钢筋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幕墙、管道等构件与设备的工厂化加工比例,提高建筑工业化应用水平。

4、加强“互联网+”施工监测。利用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促进BIM信息与现场监测数据密切融合,提升施工现场的动态监管能力和施工支撑体系、机械设备的安全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和保障施工安全。

5、实行竣工模型交付。建立按BIM模型施工的机制,加强BIM模型动态审核,保证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内容和实体建筑一致,竣工验收实行三维模型交付。

4、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政府监管模式

建设管理部门应掌握BIM应用能力,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监管模式和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审查流程,实现BIM技术在建设管理上的应用。

1、结合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制定基于BIM技术的审批和监管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和监管效率,转变政府监管方式,探索建立与BIM技术应用相匹配的数字化监管模式。

2、建立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立项、设计方案、招投标、工程验收、审计和档案等环节的审批和监管平台,建立统一开放的模型化一站式联审制度。

5、扩大基于BIM+的运营维护应用

扩大BIM技术在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BIM、GIS和虚拟现实技术,制定基于BIM技术的运营维护方案,协助提高运营维护管理效率。

1、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依托BIM竣工交付模型,通过运营维护信息录入和数据集成,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

2、建设运营维护管理平台。依托BIM运营维护模型,集成BIM、GIS和物联网技术,构建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

3、加强设备运行监控。集成BIM运营维护模型与楼宇设备自动控制、能耗监测等系统,通过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实时监测、分析、控制和三维模型联动,提高运维效率和水平。

6、打造“BIM+”建造新模式

推进信息化与建筑业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与建筑业有效结合,提升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工程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BIM+”的建造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建造、建筑产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建造和服务型建造,打造面向行业服务的网络化协同建造公共平台,加快形成建筑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1、深化互联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制定互联网与建筑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协同、BIM元素库等新型设计模式,建立资源共享与相互补充的产业生态体系。

2、提升网络化BIM协同建造水平。鼓励建筑行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网络化协同建造等新模式。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建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 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3、推进基于BIM技术的建造全过程数字化。加快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全生命期管理、招投标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规划、设计、制造、施工、业务、财务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的智能管控。

4、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面向BIM技术应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符合工程管理需要的BIM数据中心,提高工地现场宽带接入能力。

7、开展BIM关键技术和领域研究

促进BIM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物联网、3D扫描等技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工程建设领域,提高工程建设的品质、质量和效率。

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建立BIM科研课题研究的系统设计,在本市科研课题申请中设立专项扶持经费,开展建模、可视化、模拟分析、控制、协同、工程量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政策研究,加强BIM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

2、建设面向BIM技术应用服务的工程云计算平台。加强“互联网+BIM”基础资源的建设,支持云计算和BIM技术互动发展与创新应用,引导企业采用安全可靠的BIM云计算解决方案。研究完善BIM信息云计算安全政策法规,建立云平台安全与认证机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3、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立BIM工程数据中心,实现工程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建设高质量的BIM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施工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基于统一的BIM元素标准,建立建材和设备互联网化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盟,建设标准化的BIM元素大数据平台。

4、促进“BIM+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提高基于BIM技术的模拟分析软件水平,提升绿色建筑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模拟分析和优化改进能力,最大限度发挥绿色建筑效应。建立绿色建筑性能大数据、合同能源管理,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绿色建筑管理的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5、促进“BIM+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建立符合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要求的BIM技术应用体系,研究基于新材料和3D打印技术的构件生产工艺,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

6、促进BIM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普遍开展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鼓励采用业主自建或采购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期数据管理,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相互融合,实现数字化的设施运维和资产管理。通过BIM技术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结合GIS、物联网、智慧城市标准初步建设智慧上海城市模型CIM,为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掌上泥客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