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文起波澜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这么两句:“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这“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的就是写文章忌过分平坦,喜奇势迭出。
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文体,情节上尤其讲究要曲折而有波澜。创作如此,鉴赏亦然。若能识别和掌握一些文起波澜的常用技巧,不仅写作时更易精彩,鉴赏时也更易抓住重点。
那么,该如何文起波澜呢?
1、情节突转
例一:《成绩》
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这个故事就运用了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前部分有意让读者觉得平淡无奇,或是通过渲染让读者产生对事物发展的趋向的误解,然后再陡然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向,使立意出人意料,让读者回味无穷。
例二:《真正的施主》
我所在的山村学校,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于是,我经常到学校旁边的一个小村庄去买鸡蛋。
卖主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她叫我说个价,我便定了5角钱一个。其实,我暗中提高了5分钱,我们家乡4角5分一个要多少有多少。我看这老人可怜,没儿没女,只靠几只母鸡养活自己,于是每个蛋多给5分钱,并暗下决心,作为一项长期的“扶贫工程”,现在不是提倡“一帮一”齐心协力搞好扶贫吗?这老太太可怜,我就做一个小施主吧!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讨价,也不还价,这桩买卖就这么定了。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太太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又提高了5分钱。老太太坚持不肯提价,僵持了很久,她才勉强接受了。
终于有一天,我的平衡的善心被打破了。那天,我照旧去老太太那儿买蛋,正碰上一个蛋贩子跟老太太讲价。蛋贩子出6角一只的价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蛋贩子说,这个价够高了,山里都是这个价。老太太说,不是因为这个价,而是这些蛋要卖给那位瘦老师。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里来教书,又那么瘦,我希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我顿时懵了,原以为自己是个长年的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
结尾的情节突转,不仅出人意料,还起到了点题的效果。
2、设置悬念
按照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说法,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人有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本能,越是迷惑不解的事物,越想探究出个究竟。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3、误会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很多笑话,其实就是误会。
例二:《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了,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这里的误会,有力地讽刺了不学无术的师生。
例三:《枪》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这里的误会和悬念使得故事波澜起伏。
4、欲扬先抑
“抑”是压低、否定,贬抑,“扬”是振发、褒扬;“相生”就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先批评,对事欲说对先说错,对物欲说好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更充分的“扬”。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
“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5、巧合
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提炼生活中的“巧合”事件,合情合理的编织情节,使之符合生活的惯常逻辑,也是把文章写得有波澜的绝妙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戏剧、小说等情节比较完整的作品,常常就是靠巧合的安排。
例:《过河》
苞米地里,玲儿不小心把锄碰到了脚面,殷红的血直流。
“哎!快去卫生院吧,别感染。”婆婆皱着眉头喊儿媳妇玲儿。
回到家里,弄块白布包上,玲儿一瘸一拐地出了门。走到小河挡路处,她后悔了。那伤痛的脚是不能沾水的。她怔怔地望着河水,不知如何是好。
去年同男人一道赶集,也是碰上河水漫涨,她正要趟过去,男人三下五除二脱了自己的鞋,背着她下了水。趴在男人宽厚的背上,她脸红红的,心热热的。
此刻,她又想起了自己的男人。
“哗啦”一声响,惊得玲儿一颤。对岸有人扛着自行车下水,脚起步落,溅起片片水花。玲儿眼睛一亮,可很快又黯淡下来——一个陌生的男人。
转眼间,来人上了岸,放下车,偏头望望玲儿,目光停在那只包着白布条、渗出缕缕血丝的脚上。
“咋,要过河?”
玲儿下意识地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不,不——”玲儿慌乱地摆手,脸上泛起红潮,转身欲走。
“哎——莫怕,你脚上的伤恁重,小心不要耽误了。”那人利索地将自行车推了过来,拍拍后座,善意地望着玲儿。
玲儿迟疑片刻,一咬牙,便坐了上去。
过河,相互无言;下车,玲儿连声道谢。猛抬头,呆了——面前站着自己的男人。
“他是谁?”男人虎视眈眈。“不认识。”玲儿忐忑地答。
“怪事,不认识他送你过河?”男人高声粗气地吼了一句。
“你——”玲儿语塞。
正在扛车过河的那人突然停住了。少顷,转身折回来。
两人对立,玲儿的心怦怦直跳。
“瞧,差点给忘了,你还没有给我钱呢。”扛车人淡淡一笑,向那男人伸出一只手。
“钱,啥子钱?”
“送人过河的钱。”扛车的男人说。
“多少?”
“10元!”
“没问题。”玲儿的男人爽快地掏钱,便不再与扛车的男人横眉相对。
玲儿长舒一口气,想笑,又想哭,泪珠却在眼眶里打转……
这里有误会,有巧合,有插叙,有冲突,平常的生活小事,却写得一波三折,摇曳多姿。此外,小说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简洁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极富乡土气息的简短对话也可圈可点。
相关文章:
- [2022年01月05日]泥客一句话经典(五十六)
- [2020年11月08日]当桌上只有你一个人不喝酒的时候
- [2020年10月08日]看高人是如何交朋友的
- [2020年07月17日]高三班主任给学生的离别赠言
- [2020年04月11日]世上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 [2020年03月26日]孙杨最大的问题,是他不会像姚明一样思考
- [2019年10月07日]最容易读错的六十八个姓氏
- [2019年10月07日]古代神话、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2019年10月07日]知名志怪古籍《山海经》包含哪些内容
- [2019年10月07日]最后嫁得好的往往都是那些物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