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美冰球规则允许球员斗殴
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渥太华参议员队,这两支NHL(北美冰球联赛)球队在季后赛首轮相遇。不幸的是,比赛开局就出现了加拿大人队球员拉斯·埃勒被对方阵中扮演“执行者(enforcer)”角色的队员故意撞伤,导致赛季报销的悲剧。所谓执行者,即冰球队中专门负责打架的角色。
冰球比赛允许冲撞,甚至允许打架,这被很多球迷称为“这项运动最吸引人的部分”,但当一个又一个血流满面的埃勒出现,甚至逝去,也有人疑惑:没有打架,冰球就无法生存了吗?
规则允许打架 前提是徒手和单挑
比赛进行到第二节,加拿大人队在过去12场进13球的超级前锋埃勒,被盯上了。参议员队中的专职打手葛莱巴用肩膀撞击埃勒面部,后者当场昏迷,口鼻流出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雪白的冰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脑震荡、面部、下颚骨折,赛季报销。
NHL官方随即发表处罚结果,肇事者被停赛两场,但其发言人强调,葛莱巴是故意撞人,却非恶意伤人。
暴力撞击,包括打架,都是职业冰球比赛规则允许的。“合法打架”的规则是:当一方球员甩掉头盔手套,冲着对方发出“邀请”,对方可以脱掉护具应战。其他球员只能围观,裁判会在一方被击倒在地后终止打斗,比赛继续。
暴力冲撞和单挑是冰球比赛中最挑动观众神经的时刻,据统计,NHL基本上每3场就会有打架上演。
打架竟是一种文化 不打就没人看
为什么冰球会容许打架?很多人认为,就像嘻哈、重金属摇滚一样,打架就是冰球这项运动与生俱来的基因。从官方到球员到球迷,都默认打架是比赛的一部分。一旦场面过于平静,观众反而不会买账,甚至会对不打架的球员报以嘘声。如果冰球不让打架,就等于足球禁止球员射门后庆祝,观众会郁闷死的。有速度,有技巧,有激烈的身体冲撞,甚至有规则允许下的暴力场面,这才使得无数人对这项运动着迷。
冰球打架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比赛策略。落后方常挑起事端,以鼓舞本队士气。一个经典的战例是2009年季后赛匹兹堡企鹅队对阵费城飞人队,主场作战的费城队开场即3:0领先,企鹅队不善打架的前锋泰伯特此时主动邀请飞人队的专职打手卡西洛切磋拳脚。其实泰伯特明知论打架自己不是这块料,纯粹是去找揍。卡西洛果然打赢了,在全场观众欢呼声中得意洋洋地被罚下场。泰伯特镇定自若地将自己收拾干净后,也在裁判护送下被罚离场,同时食指点唇示意全场肃静。泰伯特主动受辱以鼓舞士气的举动被企鹅全队队友看在眼里,众志成城之下,受了刺激的企鹅队大举进攻,最后竟然翻盘,并成为当年NHL的总冠军。
另外,打架也被认为是冰球文化追求团结的象征,本队任何一个球员被对手冲撞欺负,队友都有可能替他出头,推搡也常升级为打架。
青少年也被鼓励好斗 有人对这样的快感说不
不可否认,打冰球能培养青少年勇敢、不服输的性格,却也难免使人好斗。在青少年次级联赛,小球员的打架“豁免额度”从无到有,儿童级别的比赛禁止打架,少年组一个赛季每人能打1场不受罚,青年组则放宽到4-6场。
打开NHL官网首页,所有与暴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都被屏蔽。既要以暴力吸引观众,又想以健康的名头进行商业推广——这就注定了职业冰球永远无法摆脱自我欺骗。
雅虎体育冰球专栏作家瓦施尼斯基这样写道:“球队把那些暴力片段和照片放在网站首页吸引点击,血肉模糊的脸被看作是无所畏惧的冰球英雄的象征。到底需要多少人受伤,来满足冰球观众的‘需要’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更多的人性关爱去平衡热血上涌那一刻阴暗的快感?”
也许了解了更多残酷的事实,观众会对冰场的鲜血说不——2011年5月,效力NHL六个赛季的纽约游骑兵队“执行者”鲍嘉,在家因为脑病死亡,他的球场打斗记录达84次,4次被打成脑震荡。
这到底算是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还是打着文化旗号、以牺牲运动员健康为代价,实则不过是追求商业利益的残酷手段?
相关文章:
- [2022年01月05日]泥客一句话经典(五十六)
- [2020年11月08日]当桌上只有你一个人不喝酒的时候
- [2020年10月08日]看高人是如何交朋友的
- [2020年07月17日]高三班主任给学生的离别赠言
- [2020年04月11日]世上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 [2020年03月26日]孙杨最大的问题,是他不会像姚明一样思考
- [2019年10月07日]最容易读错的六十八个姓氏
- [2019年10月07日]古代神话、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2019年10月07日]知名志怪古籍《山海经》包含哪些内容
- [2019年10月07日]最后嫁得好的往往都是那些物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