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客网 - 发布最实用的电脑技术,最新鲜的网文!
泥客注册 | 加入收藏 |
泥客广告牌
关键词:调侃 探索 电脑 网络 轻松 精彩 移动 高谈

文章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泥客网 >> 科技 >> 探索发现 >> 浏览文章

艾滋病的起源

2010-12-07 21:21:11 文章来源:泥客论坛 字体:

造成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可能涉及三个方面:国际旅行、血液制品的应用和静脉吸毒。

国际旅行造成艾滋病流行的最直接证据就是所谓“零号病人”的发现。零号病人是一位名叫盖特恩·杜加斯的加拿大航空乘务员。他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年在世界各地频繁旅行。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早期的艾滋病感染者都与这位零号病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性接触,这些感染者分布在美国的不同城市之中。

随着输血成为日益普及的治疗手段,血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有些国家没有实行无偿献血的制度,有些人把有偿采血来做为自己经济收入的来源,这使一些静脉吸毒者进入了献血者的行列。因为静脉吸毒者在吸毒时会出现针具消毒不彻底、共用针具的情况,很容易使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丙型肝炎、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传播。这些人再去献血又造成了血液的污染,殃及输血者。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一种叫做“第八因子”的血液制品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血友病的治疗。在生产“第八因子”的过程中,许多献血者的血液被混合在一起,使那些被污染的血液也混入其中。

二十世纪70年代,毒品开始在全球泛滥,静脉吸毒的人不断增加。由于静脉吸毒者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或者相互共用注射器,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

关于HIV的起源,还有人认为它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的生物武器,认为它是基因工程的产物。甚至翻出了历史档案做为证据,状告美国政府利用艾滋病病毒进行种族灭绝,造成了艾滋病的流行。虽然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否定了这种说法,美国最高法院也驳回了对政府的起诉,但有关人士还在四处游说,要求政府查清事实的真相并公布于世。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HIV是来自外层空间的病毒,但它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没有什么人愿意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为了研究HIV的起源,一些科学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于1996年发表了研究结果。他们利用了两年的时间,收集、分析了2,500多篇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结果发现,关于HIV起源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然说、医源说和种族灭绝说。其中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大多集中于自然说。认为非洲的绿猴是HIV的来源。科研文献对此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医源说的证据也不够充分。他们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种族灭绝的说法。但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敏感,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主流期刊和媒体都对此持谨慎和保留的态度。

确定HIV的来源如此困难主要是因为四个原因:

第一,要确定病毒来源于何种动物。第二,这种动物的地理分布要与疾病最初的分布相吻合。第三,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在基因结构上要与人类体内的病毒相关。第四,要确定病毒从动物宿主传播到人类的合理途径。

由于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搞清与艾滋病起源有关的所有问题,再加上艾滋病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相关联,因此有人对HIV导致艾滋病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如果不加以澄清,将会误导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给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为了回答这些质疑,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人类是如何得出HIV导致艾滋病这一结论的。

在人类研究病原体与疾病关系的实践中,科赫氏定律是举世公认的标准。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流行病学关联。即可疑的原因必须与疾病高度相关。第二,可以分离出病原体。即可疑的病原体可以在宿主体外分离、培养。第三,传播、发病机理明确。即将可疑的病原体转移到未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宿主体内之后,可以使宿主发生相应的疾病。

经过人类二十多年的研究,大量的证据表明,HIV导致艾滋病的结论完全满足上述三个标准。

首先,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无数次检测证明,所有艾滋病患者的HIV抗体血清学检测均呈阳性,这说明他们的体内都存在着HIV抗体,表明他们已经被HIV感染。

其次,现代的病毒培养技术已经可以在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和组织中分离出HIV,不管他们是处于疾病的早期还是晚期。基因扩增技术和其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使研究者在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体内找到HIV的基因。

最后,发生在不同实验室的三起HIV暴露者发病的不幸事件满足了科赫氏定律的第三项标准。这三个病例都意外地接触了实验室内的HIV浓缩物,并且排除了其它风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从他们的体内都找到了HIV,而且与实验室中的HIV种类相同。另外一起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牙医感染就诊病人的事件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这位牙医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六个与他相关的、HIV检测呈阳性的病人当中,有五个人经常在这个诊所就诊并且进行侵入性的操作。

人类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一系列试验也满足了科赫氏定律。黑猩猩被HIV感染以后,会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进而发展为艾滋病。HIV在老鼠体内杀死细胞并使老鼠发病的过程与人类相似。毒性稍弱的HIV-2可以导致狒狒出现类似艾滋病的症状。与HIV在同一属的猿免疫缺陷病毒(SIV)能够导致亚洲短尾猴发病。此外,有一种以SIV为主体、包含HIV基因、被称为SHIV的嵌合病毒也可以使短尾猴发病。研究人员从这些患有艾滋病的动物体内分离出SIV和SHIV,再去感染其它健康的动物,也会使后者发病。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了HIV与艾滋病之间的关联。

回顾艾滋病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艾滋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总是在HIV出现之后。1981年,美国首次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同性恋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通过回顾性检测,研究人员在1978年收集的同性恋人群的血清中找到了HIV抗体。在全世界进行的无数研究也表明,艾滋病总是在HIV感染之后出现,而且总是在时间、地点、人群方面相吻合。

其它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性行为方式、药物滥用方式都不能预示艾滋病的发生。但有些人群,如:异性恋、同性恋、血友病、接受献血者、静脉吸毒者、HIV感染者的婴儿都可能会患艾滋病。发病者的共同特征是被HIV感染。HIV感染是唯一能够预示艾滋病发生的因素。

群组研究表明,严重的免疫抑制和艾滋病相关症状总是出现在HIV感染者身上。在美国进行的一项有8,000人参加的群组研究结果显示,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发展成艾滋病的几率要高于阴性者1,100倍。加拿大的一项群组研究对715名男性同性恋者进行了平均8.6年的随访。其中所有的艾滋病患者HIV抗体检测均呈阳性,而阴性者没有人出现艾滋病的相关症状,尽管他们同样有静脉吸毒和肛交的行为。

在HIV出现以前,与艾滋病相关的常见疾病,如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波西氏肉瘤、鸟分枝杆菌感染在发达国家十分罕见。美国1967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在医学文献中提及的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例只有107例。在发现艾滋病以前,美国卡波西氏肉瘤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0.2至0.6。医学文献提及的鸟分枝杆菌感染病例只有32例。而1999年底,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到的艾滋病病例报告中,有166,368例卡氏肺囊虫肺炎,46,684例卡波西氏肉瘤,41,873例鸟分枝杆菌感染。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HIV感染率的不断上升,与艾滋病相关的肺结核发病率也随之大幅度上升。在非洲马拉维的一个城市中,1986年至1995年期间,结核病的住院病人增长了400%,其中大部分病例是儿童和青年人。在南非的一个农村地区,1992至1998年期间,结核病的住院病人增长了360%。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HIV抗体检测阳性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阴性者。在非洲乌干达某农村地区进行的、涉及各年龄组、样本量为8,833人的研究表明,HIV抗体检测阳性者5年的死亡率要高于阴性者16倍。在25至34岁年龄组中,阳性者5年的死亡率要高于阴性者27倍。英国在1995年完成了血友病患者死亡率的调查。结果发现,在2,448名严重的血友病患者当中,1977年至1984年的年死亡率一直稳定在8‰左右。1985至1992年,同一人群中HIV抗体检测阴性者的死亡率还是维持在8‰左右,而阳性者的死亡率却持续增长,1991年至1992年达到了81‰。在3,830名病情轻微或较重的患者中情况也十分类似。1977年至1984年的死亡率为4‰,1991年至1992年HIV抗体检测阳性的血友病患者死亡率达到了85‰。

随着艾滋病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在临床治疗的实践中发现,那些可以有效阻断HIV复制的药物可以使感染者的症状有极大的改善。如果不是HIV导致了艾滋病,这种结果显然不会出现。研究人员曾对欧洲52个诊所中的7,300名病人进行过随访,他们发现在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所谓的“鸡尾酒”疗法还没有被普遍采用的1994年,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大约为30.7%。而HAART被普遍采用后的1998年,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下降到了2.5%。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HAART治疗的2,674患者当中,那些体内病毒达到检测不出水平的患者30个月的发病和死亡率为6.6%,而其他患者30个月的发病和死亡率为20.1%。

从大量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病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HIV导致艾滋病的证据。研究人员曾在欧洲的10个医疗中心对HIV抗体检测阳性的产妇和她们的新生儿进行随访。结果发现,343名出生后HIV抗体检测阴性的新生儿没有一例发展成艾滋病。而在64名出生后HIV抗体检测阳性的新生儿当中,有30%在6个月内出现了艾滋病的症状。纽约的研究人员也曾随访过84名被HIV感染的新生儿和248名未被HIV感染的新生儿。这些新生儿的母亲都是HIV感染者,同时都是吸毒者。她们酗酒、吸烟、使用可卡因、海洛因和美沙酮的情况基本类似。在84名被HIV感染的新生儿当中,有22人在随访期内因患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死亡。在248名未被HIV感染的新生儿当中,只有1人在随访期内因受虐待死亡。孪生的婴儿通常都有相同的遗传因素和相同的生长环境。但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的病例,即一个被HI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孪生婴儿,一个被HIV感染,另一个未被感染。结果被感染的婴儿发展成了艾滋病并且死亡,未被感染的婴儿十分正常。

在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中,研究人员不但在接受输血者的体内发现了HIV,而且在献血员的体内发现了HIV。后来进行的实验室分析证明,这两种HIV同源。

HIV在基因结构和形态上都与其它慢病毒相似。这些慢病毒通常会导致动物宿主的免疫功能缺陷,出现慢性的消耗症状,神经系统受损,最终死亡。例如:猫科免疫缺陷病毒、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猿免疫缺陷病毒都会使相应动物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破坏动物的免疫系统。这与HIV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的过程十分相似。

HIV无论是在生物体外还是在生物体内都会导致CD4-T淋巴细胞的功能丧失和死亡,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损耗与艾滋病之间的直接联系。研究人员在艾滋病病人身上观察到的、因CD4-T淋巴细胞缺陷引起的症状都直接或间接与HIV对CD4-T淋巴细胞的感染相关。

凡此种种,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例证来证明HIV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科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先进,人们对HIV的起源、HIV与艾滋病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会进一步加深,并最终能够解开HIV起源之谜,在人类与艾滋病的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20世纪下半叶,一种被称为21世纪超级杀手的疾病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大约是在70年代末期,医生们开始碰到一些奇怪的病例,这些病人尽管曾是十分健康的,但患病后全身的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崩溃,所有的医疗手段也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得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ency Syndome)”为该病命名,即人们俗称的艾滋病。艾滋病的英文简称为AIDS,A是Acquire,获得的意思,因为免疫缺陷通常发生在以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身上,说明是后天获得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I和D是Immune Deficiency,免疫缺陷的意思; S是Syndrome,综合征的意思,指因某种疾病而引起的种种症状的合称。国内1986年以前音译为“爱滋病”,后来考虑到该命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此病只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忽视了其他传播途径,故改名为“艾滋病”。 

经过多年积极的研究和探索,1983年5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乐克·蒙特尼尔(Luc Montagbier)博士等率先在《SCIENCE》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从一个患淋巴结肿大综合症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人类逆转录病retrovirus),将其称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此后,世界各地不少学者相继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和唾液中分离出上述病毒。1985年4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国际艾滋病专题会议上,正式将导致艾滋病的这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LAV/HTLA-III。1985年6月更名为HIV。在第39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今后艾滋病病毒即以HIV命名,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fic-ciency Virus)。

HIV严重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理论告诉我们,一旦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人体不但失去对有害病菌的防御能力,而且一些本来无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也可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发病。人体感染上HIV后,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百病丛生,以致患上特殊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最后因长期消耗,骨瘦如柴,衰竭而死。

艾滋病被人类认识是在70年代,那么艾滋病病毒是不是也是在70年代才有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HIV是一种老病毒,在数百年以前就已存在,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持否定观点,他们认为HIV不是新发现的老病毒,而确实是一种新病毒,它的产生大约在四五十年前。对艾滋病病毒的起源,科学家的观点也不统一。有学者认为,HIV是人类所特有的,只是被发现的时间问题;也有学者认为,HIV不是人类所特有 的,可能起源于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某些动物,比如说HIV是灵长类动物逆转录病毒的变种,或是来源于狒狒。HIV究竟来自何处?是人类特有的呢,还是人兽共有的呢?有待进一步考证。了解HIV的起源,将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掌上泥客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