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客网 - 发布最实用的电脑技术,最新鲜的网文!
泥客注册 | 加入收藏 |
泥客广告牌
关键词:调侃 探索 电脑 网络 轻松 精彩 移动 高谈

文章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泥客网 >> 文集 >> 调侃扯淡 >> 浏览文章

可怜英雄荆轲刺秦王

2005-03-26 02:14:40 文章来源:泥客论坛 字体:

一、前言:失败的刺客

荆轲本人的武艺低落,除了被司马迁以史笔美化外,可议之处颇为可观。

先看体例同类记载,《史记.刺客列传》中一共记载五个刺客,二人成功,三人失败: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成功,齐桓公答应归还所侵略的失地;专诸暗杀吴王僚成功,但是同归于尽;豫让谋杀赵襄子失败,刺客自杀;聂政刺杀侠累失败,刺客自尽;荆轲刺秦王失败,还被秦王反击斩断左腿,刺客被杀。

若以成败论英雄,荆轲刺秦的结果,却是失败下场。

二、细论武艺

荆轲的身手太差,应是暗杀失败的最大原因。

错失三次良机,荆轲难辞其咎:

第一次机会,「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以「左手抓袖,右手捅刀」之优势,还不能瞬间命中,还惊动秦王,甚至给充分时间反应自断衣袖脱身,坏的开始,是失败的一半。

第二次机会,「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刺客居然追不上秦王,不知是荆轲的脚力不健,还是秦王的轻功太好?

第三次机会,「(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连投掷都失准头,荆轲已被「断其左股」,秦王必在身旁(除非秦王可以隔着桐柱斩杀荆轲),荆轲结果还净往桐柱丢兵器,倒底是瞄准何方,令人怀疑?

三、与高手比较

「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简单几句,把刺客的暗杀过程从「剥开鱼肚」、「快取匕首」、「接近目标」、「动手行刺」、「命中要害」及「致命重创」等义不容缓的节奏轻描淡写。

可惜荆轲在欺身时已惊动秦王,虽接近目标而不能继续;被秦王逃脱而不能追及,又远离接近目标;至于抓袖捅刀及追杀不及,更是动手行刺无法伤人的缺失;投掷匕首失误也是无法命中要害的主因,秦王能持剑斩杀荆轲,荆轲却对秦王丢不准兵器。

不得近身而无法行事的人,苦无机会:豫让乔装成「涂厕之刑人」及躲在桥下都被发觉,故无缘近身;聂政采用「上阶刺杀侠累」,虽然已经「所击杀者数十人」,但仍无法近身。荆轲已经近到可以把抓秦王的衣袖,机会已有,而且次数有三次近身之多。

而且荆轲的兵器为著名的「徐夫人匕首」,喂有毒药,「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只要刺伤见血就死,还不一定要重创猛击。

兵器长短并不是问题,《盐铁论》虽有:「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秦王操于不意,列断贲、育者,介七尺之利也。」表示「一寸山河一寸险」,以秦王长剑胜于短兵之论,但对照专诸刺吴王,鱼藏剑虽短,还不是能有效刺杀。再说秦王还因兵器太长而无法出鞘,若无负身抽剑,还不是形同手无寸铁。

四、同时代的证人

盖聂有次向荆轲论剑,只是「怒而目之」,结果荆轲就一走了之,而且还是驾车逃走。从「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可看出,荆轲不敢比试,连盖聂派人找人都不见踪影。

荆轲有次与鲁句践「争道」,也是被「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吵架吵到被人骂跑,倒底是「大武之人无所争」还是「贪生怕死不敢言」,或许两者都有可能,但是司马迁加入描写这两段证词,不知是褒还是贬?

五、总结武艺

荆轲的身手不佳,虽近身而刺不中,敏捷不如秦王,就动作来说,刺客的要求不及格。倒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共赴国难的必死精神,慷慨而激昂。因此对荆轲而言,写情描景的「文艺」片会比舞手动脚的「动作」片丰富。

秦王不是不能刺杀,历史上曾有四年内死三位秦王时,六国军队如何在函谷关耀武扬威,可都是用秦兵血迹斑斑的委曲。当时秦国正有外戚、宦官及权臣之争,秦王政虽以个人魅力统合华阳夫人、吕不韦,还有尚未发作的赵高,但是若是秦王猝死,秦国将乱,连六国各国最差的情况都应比秦国好。但是一但秦国发展到国富民强,军事屡传捷报,一个皇帝被杀,再换一个也无妨。秦兵不会因为旧王一死,马上就变成没有战斗力;秦国文武也不会因为缺乏领导,立刻变得不懂治国征伐。因此荆轲刺秦成功没于事无补,燕国被灭还是迟早问题。另外从荆轲行刺的过程分析,三击而不中,这似乎已经说明一切。

荆轲若有高超武艺,早就刺秦成功。

掌上泥客
进入论坛论坛热帖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