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举办媒体开放日 全面回应“黑匣子”虚假报道
会议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360媒体开放日。最近很多人关注《每日经济新闻》一篇名叫“360黑匣子”的报道,这篇报道没有采访360公司,但是采访了360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百度、金山、腾讯还有一些著名的“360黑”,以匿名记者采访做木马病毒的匿名黑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违背最基本的新闻原则和最基本职业操守的媒体报道,我们已经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了举报,新闻总署也在进行调查。
自从去年8月16日360推出搜索以来,百度市值跌了大约1000亿人民币,360也不断遭到巨头控制舆论的猛烈攻击。对于这些负面虚假报道,我们应对有三个基本的原则:第一及时回应,第二正面回答所有的疑问,第三公开回应。今天的媒体开放日不设主题,大家可以随便提问、没有限制。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亲自回答问题,我们技术人员也在现场。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相信所有疑问在正面沟通当中,都会得到有效的澄清。接下来请周总和媒体朋友们沟通。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
感谢大家的到来,我们以后会多举办一些开放日,不光对媒体,而且需要对互联网专家、学者、机构和用户开放,多沟通,多交流。开放使人进步,对国家如此,对企业亦然。
在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之前,我跟大家讲个小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大家看我的手臂,今年春节我在三亚游泳,水里当时游了几只水母,都说水母很毒,结果有一只水母往我手上一搭,现在过了三周手上还全是泡。有些事情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它的毒素。
360遭抹黑就是因为做了搜索
进入正题。我们被抹黑也不是第一次,最近半年更是前所未有的猛烈。我反思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做安全做了七年,有这么多用户,我们成功在美国上市,所有财报是公开的,所有收入都是透明的。在“360黑匣子”报道里我们被描绘成了一个大黑客,好像我们做网络安全,就是为了偷取用户的帐号和文件,这些抹黑到底是因为什么?我胳膊惹祸是因为水母,360被虚假报道抹黑就是因为做了搜索,这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这时用户没有选择,搜索引擎市场只有一家独大。用户没有选择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今天不想过多去谈。360有搜索的技术,也有搜索的渠道,我们做搜索原来没有说一定要怎么样。我相信无论企业怎么标榜自己,最重要是有竞争,让消费者有选择。
做搜索就做吧,比如说腾讯搜搜做了八年,现在也没有拿到太多的份额,没有触动谁的利益。360搜索用了一、两星期时间,就拿到了10%的份额,这是我犯的第二个错误。360对整个搜索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让大家看到了,原来所谓搜索巨头的成功,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光鲜,只是缺乏竞争,有了更干净更真实的搜索以后,很多用户愿意去选择使用。
我们在持续改善我们搜索体验,特别是当有了10%的起点以后,每天有大量用户使用,这种使用帮助360不断改进搜索的体验,我们最近搜索的流量还在增加,市场份额最近快到15%了。这个份额是此消彼涨的过程,我们推出搜索到现在半年来,百度市值掉下100多亿美金,有近千亿人民币。周鸿祎胆子再大,你让人家市值蒸发上百亿美金,股价跌到90美元以下,人家不把你往死里整,天理不容。
我们最近份额的增长,导致对手更加丧心病狂的报复。今天我们之所以聚在这儿,是因为被虚假报道抹黑。对其中各种谣言诽谤我解释过很多遍,现在还要正面解释。技术上的东西,零是零、一是一,我相信都能澄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里面都是似是而非的揣测,匿名帐号对我们抹黑做了大的汇总。这个本质不是360和一家媒体的争斗,而是360和搜索巨头之间的挑战和反挑战,竞争和反竞争,垄断和反垄断,创新和反创新。
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只要我们还在做搜索,只要我们试图打破垄断,只要我们还试图做创新的事情,这种对360的抹黑就不会断,因为它不是偶然的事件。对巨头来说当然希望维持现在既定的格局,而不是像360搜索宣传说不做医疗广告,导致搜索巨头现在不得不收敛。央视批评百度推广假医假药一个星期,百度也没有找药监局合作,360搜索药品资质查询推出一周后,百度立刻和药监局合作,这就是竞争对用户带来的好处。
在巨头反挑战、反竞争时,最常用的手段叫FUD。F是令人恐惧,U是不确定,D是可疑。巨头仗着自己更有钱,更有影响力,更有传播资源,巨头本身又是媒体,现在不是正面跟你做产品竞争,正面做创新的比较,它比的是躲在幕后,不断操纵舆论向用户去宣扬360产品“可疑,不确定,有可能”,然后让用户产生恐惧。
《黑匣子》报道的阴谋式推理
对于巨头的这种战术,我也不是很意外。回到所谓“黑匣子”的报道,那篇报道写得比较长,我认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基本上我们一做搜索,网上从方舟子同学开始,主要借助这些匿名帐号还有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没有很多素材,反复用我们澄清过很多次的问题来抹黑。我作为搞技术出身的人,读起来报道都比较吃力。技术上写得很悬,似是而非,而阴谋论又一直很有市场,这给我们增加了很多解释的难度。我今天不做长篇演讲,具体报道当中有很多疑点,我先说说自己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
第一个,就是说它把360软件的很多行为断章取义,把正常的、主流安全软件都有的功能歪曲成“窃取隐私”。安全软件很重要的职责,就是监控机器里面程序的运行,你去问任何一家安全软件公司,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文件实时监控,一个是进程实时监控。当你用电脑运行程序时,360如果不检测程序是不是木马病毒,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安全软件。但是“黑匣子”报道就把这种正当的行为、把它描述成说,你看它偷窃用户隐私了。
今天有这个机会我们可以跟大家讲,大家不要以为360就是给你电脑体检,给你计算一下开机时间。更重要的,360每天都在和木马做攻防,和做木马的黑客高手天天都有看不见的战争,看不见的硝烟。
报道里还把我们升级模块提出来,说这个V3升级模块可能是360作恶。那今天大家去问一下任何一个做互联网软件的公司,从输入法到播放器,没有一个软件不具备实时的在线升级能力,作为安全软件更是如此。国外的诺顿,它的广告语是“秒级脉冲更新”,更新速度是大家衡量安全软件的一个标准。
很简单,做病毒做木马的人不可能一成不变,他们会想到无数花样,不断变形和使用新的突破技术。安全厂商只有迅速研究新的对策,迅速给用户更新下去,才能抵御风险。一个安全软件如果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就是形同虚设。360软件不是刚出现,你们很多人也是360用户,我们做了七年了,这半年做搜索以来,竞争对手对我们抹黑非常多。如果360真靠侵犯用户隐私来过活,怎么会有这么多用户?作为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几十亿美金的市值,360搜索已经拿到15%份额,网址导航在中国最大,我们这些合法的生意,这么好的收入,我们这有四千名员工,难道四千名员工一个想法,天天处心积虑祸害用户,你觉得可能吗?
还有个质疑是360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也经常被竞争对手用来说事——你看360用任务管理器结束不了进程。你要是能轻易被干掉,木马攻击电脑第一个事,也能用一个命令把360干掉了。我们讲几个例子,很多木马病毒都在做的事,就是破坏360和服务器的通讯,会劫持你的网络,让360不能够自动更新,然后随意控制电脑。所以安全软件都有自我保护的机制,你作为个人用户如果不喜欢360,你当然可以卸载,但不能把安全防护和不能卸载混为一谈。
这篇报道又说,360就是一个摸不清的“黑匣子”,这些黑客也破解不了。如果那么简单几个黑客就把360攻破了,那又怎么防住木马。我们主要是做安全产品,包括我们安全浏览器也有反钓鱼、反挂马的功能。如果把我们安全软件本来应该具备的能力,全描述成好像“偷用户隐私”,这肯定是不对的。大家可以仔细看看报道里一些匿名对话,随便套用就可以攻击任何一家企业。
整个报道最重要的指责是“360可能干什么,包括但不限于干什么”。你不要说安全软件,就是一个播放器如果想变成木马,也随时都能变,这就是阴谋式的推理——因为它功能强大,所以就有可能作恶。
当年一个聊天软件,没事扫描用户的硬盘,这个是不正常的。你的使命是聊天软件,你扫描硬盘所有的目录,你了解用户装什么,没有装什么,第一用户不知情,第二用户不能控制。今天所有的安全软件,都会扫描硬盘,才有可能查杀病毒,这是安全软件必然要做的事情。《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通篇不谈这个前提,就是把360的一些功能孤立的挑出来看,然后歪曲成一个“黑匣子”。
另外说我们的360手机卫士,有一个功能是备份通讯录。你如果怕手机丢或者换手机,可以备份通讯录,但这个功能需要用户自己点击选择,而且通讯录的备份和传输都是加密的,密钥在用户自己的手机里。微信也是这样,你选择用微信就一定上传通讯录来匹配好友,从这个角度来微信知道你的实名和电话,但不能说微信侵犯用户隐私,因为关键是看用户知不知道。如果像这篇报道一样把产品断章取义,那么哪个产品都没法用了。
今天进入互联网的云时代,用户很多把数据储存在厂商服务器,比如说云存储、云备份等等。大量功能操作,都从本地操作变成和服务器通信查询。过去传统杀毒引擎,把病毒库放在用户电脑里的模式已经过时了,这会让电脑很慢,而且跟不上病毒的变异。现在所有互联网软件和服务器之间都有大量的通讯。有了播放器它要给你推荐看的片子,它给你找字幕,会把你看片子的名字到网上做查询。软件和服务器有通信,这个是正常的,关键是通信内容是什么,用户知不知情。我们把360所有软件行为都写在《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里,而且在不断更新,因为软件也在不断的变化。
我被水母蜇了一下很痛苦,先是红肿、疼痛,胳膊不能动,后来又奇痒,到现在还痒,这点痛苦我都能忍受,这篇虚假报道我也可以澄清。但是大家不要孤立的看这个报道,我相信这篇报道的作者不是某位记者,而是几家巨头的公关公司、公关部联手的作品。
我在反思,因为我做了搜索挑战巨头,拿了那么多的市场份额,其实闷声挣钱就可以了,我还说360搜索不做医疗广告,逼迫巨头也要跟进,让对方利润下降、股价大跌。这次《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实际上就是搜索斗争的一个表现。接下来有任何问题,大家都可以来问,我们会正面解释清楚。
相关文章:
- [2021年03月11日]什么是双活数据中心?
- [2020年06月14日]网络信息安全新态势
- [2018年03月18日]如何讲懂区块连?
- [2018年03月18日]国家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 [2018年03月18日]区块链可能会影响的十九个行业
- [2017年02月19日]泥客百科:CPS(信息物理系统)
- [2015年12月06日]泥客百科:APT
- [2015年12月06日]数字证书 ca、ra、da简介
- [2015年12月06日]泥客百科:IPS (入侵防御系统)
- [2015年12月06日]泥客百科:堡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