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为什么不给你涨工资?
时间:2006/8/9 21:24:50

首先,就你提出来涨工资这件事,我代表公司和我本人,向你表示感谢。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说明了你对公司是信任的,是有所期盼的。有了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公司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就我个人来说,非常体谅你的心情,也很理解,将心比心嘛。只是,你的要求公司暂时还不能满足,这个,也请你多多理解。在公司有了更大的成绩以后,肯定会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这点,我绝对可以向你保证。

不能说十多年来工资都没怎么涨,这个说法是不合适的。就我的父母来说,他们工作的时候才二十几块钱的工资,现在是农民的年收入也有了三千多,怎么能说工资没涨呢?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怎么能说没有进步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你可能还在农村务农呢。所以嘛,还是要相信党相信国家,不要听到小道消息就动摇,要以官方的数据为准嘛。

农民工的工资12年来涨了68块?这个,也许是真的,不过坦率的说,已经很不错啦,怎么说平均每个月也上涨了5毛多嘛,你看看现在城里有多少职工下岗?他们能拿到补助金已经不错了,我们国家那么大,花钱的地方多啊。多亏了我们的社会体制好嘛,不然,就他们的职业素质,在外国还不得喝西北风去?

城里的情况更别提了,不能老盯着那些拿高工资的眼红,得看看人家遭的是什么罪。张朝阳的工资高吧,可人家干的你能干吗?王利伟的待遇高吧,人家那是飞天飞出来的。咱们应该多看看那些普通的职工,他们的工资也不咋地,还得小心地跟老板处好关系,一不小心连工作也保不住了。为什么?竞争激烈啊,你嫌工资低,还有好多人盯着眼红呐!

先听我说,我知道公司这几年发展不错,我也知道你这几年为公司做牛做马,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这不意味着就得给你涨工资嘛。你想想看,你的工资怎么说也是按时发放的,没有拖欠吧?你再看看隔壁建筑公司,他们的老板每到过年都要出去躲一段时间。你们扪心自问,我对你们怎么样?就是嘛。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当然也是想给大家涨工资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谁不高兴?可是公司有公司的难处啊!公司是在发展,可是花销也大呀?各种费用在涨吧?水费电费每个月都在增加吧?公司效益不好的时候,你们的工资也是铁打不动吧?更何况还有很多额外的费用,公关费用多高啊,工商税务卫生都是钱,连***在门口挂个牌子都有城管的来收费,什么世道!好好,咱们不发牢骚,不发牢骚,他们也不容易。

涨不涨工资,表面上是我说了算,但实际上,还是你说了算。你想想啊,如果公司真的缺了你不可的话,还用你来申请吗?公司主动就会给你涨了。给你说句讨心窝子的话,公司每年给市委书记的小舅子交的顾问费,不是每年都上涨吗?这还用人家主动提吗,是不是?

别看现在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研究生学历,不要误会,这不是说那些工作就非得什么学历的才干得了,水涨船高啊,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下岗的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买方市场有什么办法?你看我们公司的那几个要长相没长相要学历没学历的女职员,能力就更别提了,虽然是因为领导的亲戚才到公司来上班的,但实事求是的说,干的也差不多。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职位,也没有缺了谁就干不了的职位,又不是研究两弹一星,缺了谁地球不照转呢?

每个人都追求美好的生活,都不希望被社会摒弃,这不假,但这不意味着公司就意味着要给你涨工资啊。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什么都看供求关系,懂不懂?现在的就业形势你知不知道?就是了。公务员有国家财政管着,旱涝保收,公司谁管?哪一分钱不是从自己身上割肉啊?国家不是说了吗,要减小贫富差,在那么多人没有工作的时候给你涨工资,是不是意味着拉大了贫富差距呢?所以嘛,考虑考虑别人,人总不能自私嘛。。。

不能光看着有钱人有钱,也得看到人家所承受的压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那些刁民都盯上了,昨天还有报道说某个大款被绑票了,真闹心啊。钱是身外之物,要那么多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没有意思,把钱看淡一点,有利于平衡人的心态嘛。

所以啊,年轻人,还是要脚踏实地把工作搞好,要以事业为重嘛。如果整天就想着待遇什么的,还能把心用在工作上吗?把工作做好了,工资的问题不用操心。公司就是你们的家,家里富裕了,才有你们,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业!

好了,就先说这些。你这个星期天加加班吧,把这个工程的标书弄好,别出差错。内部的关系我基本上都打理好了,咱们别在这些小事上栽了跟头。别忘了,把加班的公交车票交给会计报销啊。。。。

为涨工资辩护

涨工资可以调节供求关系,尤其在经济出现疲软或者有可能疲软的时候,涨工资与扩大投资规模和减息的效果是类似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过它的效果更加直接。一般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刺激投资的方式来最终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但是它的周期较长,效果也不明显,尤其是存在着资金在转化过程中的分配分化问题,比方说基础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的带动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说其他领域得到的好处并不多。

设想有1000亿人民币,国家级可以把它们用作项目开发,也可以用作涨工资。前者通过投资带动收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后者同样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消化过剩,推动企业效益增长和企业职工收入增加,扩大就业等等。另外,后者相当于原有产业结构体系的扩张和过剩的某种水平的消除,因此效益转化是更为平均,即直接受益的企业更普遍一些。在两极分化长期积累的情况下,的确存在着投资效益下降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着利息的变动几乎难以影响信贷规模和投资的问题。另外,人类生产活动本质上是为了提供消费品(包括公共消费品——例如广场),因此在两极分化引起的过剩已经积累到很严重的情况下,消费领域的过剩问题很难通过扩大基础建设之类的手段来获得根本性的解决。

这样,与其扩大投资规模,还不如直接涨工资,以便通过活跃的消费来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尤其在目前世界经济放缓,出口面临增长趋缓,过剩势必更加严峻的情况下,涨工资是迅速缓解(而不是化解)供求矛盾的捷径——前提是力度要足够,否则的话杯水车薪。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矛盾只能依靠所有制变革,只有公有制才能确保两极分化被控制在可以忽略的水平上,从而确保大多数劳动者的总收入显著低于它们的总产出,引起供求失衡。

关于公平问题。显然,涨工资只能涉及国家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在国有企业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命令其增加职工的工资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减税政策也有公平性问题——还有操作上的困难:普遍的减税将引起财政收入的减少,从而难以涨工资。对于农民而言,除了减负之外,也没有其他途径(尽管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办法,但是这种补贴不能解决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只有加快城市化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是治本之法)。但是行政事业单位涨工资可以推动消费的发展,从而加快货币流动的速度,引起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收入增长。不过对于农民而言,其效应是微小的,因为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的变动并不大,尤为重要的是,尽管中国存在着大量的对副产品消费严重不足的人群,然而它们恰好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受益最小的群体,这就决定了农副产品的消费量的变动幅度不会太大——另外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必须相对稳定,否则的话将会给城市中的贫困家庭带来严重的问题。

正如和多网友分析或严厉指责的那样,涨工资是极不公平的。然而,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不涨工资,情况会更坏。我们设想不涨工资,由于总需求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出口减缓将意味着过剩的加剧(即很多商品将出口转内销),企业出口下降不仅意味着这些企业收入的下降,而且出口转内销本身还会给本来就过剩的市场雪上加霜,这样一来,中国企业总效益就会更糟,破产和被迫削减职工工资和裁员的企业就会更多,尤其是那些雇用了大量农民工的企业更是如此,这样,中国农村人口总收入就会下降……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下降……。总之,资本主义经济衰退时期发生的一切都会发生,问题无非是会不会走向危机而已。也就是说,广大工人、农民和第三产业的其他人员的处境会更糟,甚至国家也可以在此情况下学习西方国家,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而裁减国家公务人员,减少公共开支(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资产阶级在市场疲软情况下破产或利润下降,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总之是大家都倒霉。因此,尽管涨工资很不公平,但是不涨工资的话情况更糟。

实际上,这也算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一种调节经济的措施,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不采取呢?因为它们缺乏快速增长中的财政支持,也没有长期的贸易顺差的支持——中国高收入阶层长期以来偷税漏税突然受到有力的制约、国家对企业偷税漏税打击力度的增加等等,这些措施都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以至于税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在较小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等的工资,调节市场。以后等一切都按部就班了,想采取这种措施恐怕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资本主义的那些不可消除的矛盾就会更加尖锐,特别是:它会被中国庞大的隐性失业人口放大到难以预料的水平。所以,中国的右派们小心点,别走得太快,也别走得太远。灾难是给那些利欲熏心和麻木不仁的人们准备的,而且通常都很突然。呵呵!

涨工资也是竞争力

一个企业,只增效益,不涨工资好?还是随着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相应地给员工不断的涨工资好?就算不是经济学家,恐怕也能够回答出这个并不算复杂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一些所谓的“企业家”,却一直没有解决好。日前,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在会上批评企业长期“只涨利润不涨工资”的现象。吴瑞林指出:“一提给职工涨工资,就有干部说工资高了影响投资环境,企业负责人就跟着说工资成本太高,企业难以为继。这实际上是个糊弄人的托词。相关部门必须给职工涨工资撑腰”

不涨工资,看似可以“提高”企业利润、企业效益,却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环境。老板一年挣了多少多少钱,可是企业职工的工资却是多少年来“涛声依旧”。汇报的再好,宣传的声势再大,人们也会以为你是一个黑心的老板,不管职工死活的老板,千方百计算计职工的老板。这样的老板,又会有谁愿意与你合作呢?你多年不给职工涨工资,能留得住人才吗?看看那些红火的企业,他们都建立了这样一个机制: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职工的工资也会“水涨船高”,让职工们有盼头,有干头,有奔头。于是,职工们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企业,所以,企业一天比一天红火,效益一天比一天好,竞争力一天比一天强。你看看,这样的企业,在一天天“做大”,而那些不涨工资的企业,谁不是“岁岁年年花不同”,一年比一年更萎缩呢?耍“小聪明”,算计人,最终算计的是自己。

搞企业,得按照经济规律和发展规律行事。谁违背了经济规律,谁就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具体到这里,也就是谁不给职工涨工资,谁就是在逆经济规律而行,所以,企业只能是越来越萎缩,最终会失去企业的发展后劲。一个心境狭窄的老板,一个克扣职工的老板,又如何能够凝聚住人才呢?耍“小聪明”,算计职工,最终只会使职工失去干劲。人们不是说:“人心齐,泰山移”吗?让职工人人都有“打工”的感觉,他还会“以厂为家”吗?被冷落的职工,怎会“为家”去奔波、去努力、去奉献呢?这样的企业,只有暂时的效益,不会有长久的红火和发展后劲。

不管是吴瑞林副省长批评的“成本论”,还是“投资环境论”,不涨工资的老板,都忽视了“以人为本”办企业、发展经济的根本理念、客观规律。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职工工资长期“低水平徘徊”现象,不但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更应该引起企业界的关注和思索:为什么你所办的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就在于你把办企业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给忽视了。没有人的积极性,没有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如何能够让企业发展有后劲呢?

怎样才能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呢?按照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按照经济规律,年年给职工涨工资,不失为最有效的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法之一。然而,这个“最有效的手段”,却长期被一些企业家、老板“遗忘”了。所以,造成了一些企业不死不活的状态。

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企业的壮大,为了企业的红火,为了企业的明天,为了企业的竞争力:请你考虑按照经济规律及时给职工涨工资。使职工自觉自愿地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并自觉自愿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