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历史上古老计量工具背后的文化 |
时间:2017/6/11 1:13:25 |
|
在许久之前有一部叫做《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讲述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清廉派为官代表,刘墉。 这个电视剧的主题曲中有句歌词叫做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我们今天不说刘墉,就从这杆秤说起。 称这种古老的称重用品历史悠久,直到现在都在没有电子秤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其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楚辞•惜誓》,里边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若称量而不审兮,就是称所以知轻重的意思。 古代的称由秤砣,秤杆,秤盘三个部分组成,当中秤盘最为简单,就是一种金属或者其它物质构成的装载器械,用以装所称之物。 其中的秤杆是学问最大的,古时候的计量单位是十六进制,也就是说十六钱为一两,十六两则为一斤,于是在秤杆上就有十六个刻度。 这十六个刻度以星为记,所以每颗星又代表一两。这就是秤星的由来,而且秤星的颜色也是有着规定的,大部分多为黄色铜星,不能用黑色,意思是用称做买卖的人要心里边干净,不能为了银钱而昧了良心。 而这十六颗秤星也都有着自己相随的文化,第一颗星叫做定盘星,它的重量为零,代表基准。剩下的称为准星。 ⊙这里边前七颗星相传是北斗七星演化而来,告诫人们用称的时候要心中有方向,不能贪恋金银,要在买卖之中做到中正公平。 ⊙后边的六颗星代表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这几颗星的意思是作买卖时,要找准位置,不可偏斜,不可缺斤少两。 ⊙而最后的三颗星则分别为福禄寿三星,这是最有意思的三个说法,若是少了一两就是没福,少了二两则是无禄,亏了三两更是折寿。但如果称高高的,就有了增福添禄加寿的意思。 秤砣简单来讲是利用杠杆原理量物体轻重的器具,相当于砝码。 但这东西是有漏洞的,有奸商会在秤砣上动手脚,比如将秤砣从中挖去一小块,称东西的时候就会出现比实际物体重量大的读数出现。 称在古代有着相当高的文化地位,并且适用于各个阶层,人人心中都有杆秤,因为这东西代表的不仅是公正,公平,公道,还有良心与诚信。 宋朝的朱熹就在《水调歌头•雪月雨相映》中作词,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还有说眼光不准的,比如《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就有一句,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 下面我们来说一种古代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盘。 算盘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多年,不过当时的叫做算板,古人用算珠为组,置于框内,进行计算。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算筹的东西,可能类似于有刻度的小木棍,但在适用性上不强,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逐渐被淘汰了。 算盘的规格大多是长方形,四周以木条围框,内有轴心,俗称为档。 中间有一个横梁作为隔开,上端有两个珠子,下边有五个珠子,其中上端的珠子代表数字五,下边的代表一,运算时以口诀辅助,这就是珠算。 算盘的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盛行的话应该是唐宋二代,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上就画有一架算盘。 可是关于中国什么时候有了算盘这个数学工具却是众说纷纭,这里边日本人也没少掺和。 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记载,是东汉年间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一句,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到了北周后,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指出了算盘的雏形。 算盘除却在数学方面的作用,在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在生意中的醒目位置,所以也常常被认为是招财进宝的宝贝,更有精打细算的名号在外,于是顺理成章的进了古时嫁妆的六证之中,成了祝福新人富足安宁的一样陪嫁。 到了明清二代,算盘更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做工更是精巧奇妙,是皇室贵族以及达官贵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类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买卖的都拿着电子计算机一般。 这给了算盘极大的提升空间,从单一的数学方面演变成为一种当代的艺术品,甚至有能工巧匠做出过戒指算盘,这种微型算盘在计算时需要用符合型号的细针拨动才能够运算。 而在清朝还有一种巨型算盘,共有九层,全木质结构,带有算珠一千五百一十二个,是当年叱咤天下的微商账房之用,并且带有种种的账目汇总,俨然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概念诞生。 当然算盘的功用不仅仅是在计算把玩上,在武侠江湖里,算盘还是一种武器,也可以算是奇门兵刃的一种,属于是武侠大家们的脑洞大开,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天龙八部里的账房崔百泉,以及碧血剑中的铜笔铁算盘黄真等等。 如今在电脑技术的应用下,算盘这种传统算术用品已经濒临灭绝。 偶然在个老太太的开的小店中见到一个被使用的发黑的老旧算盘,突然想听一下算珠在运算时那种噼里啪啦的声响,于是就买了许多东西,结果到了结账的时候,老太太一把拽出个计算器来,很是失落。 记得幼年入学的时候,常常挎着一个算盘走入学校,需要不停的背诵那些繁杂口诀。如今口诀早就忘完了,学了多年的知识在最后却毫无用处,或许这才是知识上的一种最大无奈。 最后我们来说一种在如今更加少见的量器,叫做升子和斗。 老百姓有一个俗称,被叫做升斗小民,这是封建社会下的一种民间疾苦的表现,在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之中,普通大众的生活环境如同升斗一般逼仄。 升和斗都是用于粮食的计量用品,全木制作,样式为上大下小,开口呈正方形,四个侧面以梯形缩小,制作形态为合卯契合,完全不用一颗钉子。 斗可以说成是人类文明之中最早以物换物的装载用品,因为这个东西的便于打造,又完全没有掏空的情况发生,所以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量器。 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里有一句,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于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 然而这只是一种官方在当时所说的好听话,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各个地方的斗并不是统一的,其中大小掺杂,容积不同。 直到秦朝一统天下之后,统一了度量衡,再经过汉代的制度化,升斗制作才有了严格要求,作为国家规定的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 以升子来说,在里边装满粮食后,多出来的拔尖部分用尺子刮掉,如此十下便是一斗,完全没有水分,是相当公平的。 可在统治阶层和贪官污吏的操作下,就有了相当大的出入,若是赶上兵荒马乱的年代,执政者往往会使用小斗来诓骗百姓。 而在普通百姓的民间交易之中,没有那么多的肮脏事情,升子借粮都是尽可能的装的拔尖,和地主们挖尽心思的剥削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在最底层才能够实现。 在解放前还有地主收租的时候就用自己所研制的假斗,这东西在中间带有一个夹层,并且装有活板,到了收粮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一抽一插,便让老百姓的粮食损失许多,相当无耻。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里还有升子和斗的出现,不过已然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大部分已经闲置,甚至是作为养鸡养鸭的饲料盆使用。 如果说称是一个衡量人心的工具,算盘就是一种表现公道的价值体现,而升子和斗更是老百姓对于公平的希望,可在如今满是问题的商业买卖里,这种传统文化已然是不多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