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BIM推广:“枝繁叶茂”尚需时日
时间:2014/2/13 19:10:08

“BIM的应用近些年在中国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整体来看,比例还是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在纯建筑领域,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近日举行的“Bentley优势主题会议”上,Bentley公司首席运营官MalcolmWalter对《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表示,以BIM为代表的“新一代革命”正发生在建筑工程领域,而这次“革命”的核心则是信息化管理。

全周期解决方案

“和以往‘甩图板’革命所不同的是,BIM所带来的革命不仅发生在设计行业,更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对记者说,BIM就是三维协同设计,它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维护,对于业主和设计方来说,将极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整个项目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很多大型设计院都应用BIM,不少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这其中既有政策导向的因素,也有设计院自身发展的因素。”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数字工程中心主任梁辉表示。

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明确要求大的设计公司和勘测公司要加强数字化建设,要进行数字模型建设、地理信息建设和三维协同设计。这让不少设计院感到应用BIM是大势所趋。

“从我们设计院自身的角度来说,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家投标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三维协同设计因为是可视化的概念,它的渲染、表现力极强,这对于设计院来说是很有效的竞争方式。”梁辉对此深有感触,以往设计院和业主之间存在不少沟通障碍。很多业主并非是相关领域出身,对于设计院所提供的平面图或二维图在脑中难以构建立体模型的概念,而BIM因为是三维立体的,外造型、内功能等可以直接向业主展示,所以在配合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对方有什么想法可以很快地说出来,并在模型中及时呈现,这大大提高了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

不仅如此,由于BIM涉及到项目的后期运维管理,设计院在做完三维模型后,可以转交给管理单位用来后期维护,这种有偿转让对于设计院来说也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由于BIM本身是一个产业链的延伸,因此各个环节的增值机会较以往大大增加,这不管对于业主、设计院还是承包方来说,都是极具应用价值的。”刘德盛说。

据了解,Bentley将进一步完善其所开发的projectwise系统,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施工包的发布和云平台的建立,这两方面的完善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整合与协同的效率。

突破瓶颈仍需时日

尽管BIM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但在Bentley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俞兴扬看来,BIM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依然需要跨越不少现实的樊篱。

“和工业、基建等领域不同,房地产市场相对比较分散,BIM所倡导的全周期理念在很多开发商看来是一件‘浩大又费力’的事情。关键是,开发商不应用BIM也能轻易地挣到钱。”俞兴扬认为,开发商的过度强势让他们无法看到应用BIM的“长远利益”,因此普遍显得兴趣缺乏,当前在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住宅领域运用BIM的项目少之又少。

“虽然推广难度较大,但应该看到,市场的长远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俞兴扬说,虽然房地产领域的整体情况短期内难以扭转,但是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还是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尤其一些私营企业,为了抢占先机,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积极了解和运用BIM,不仅如此,不少大型企业在建设地标性、综合性项目时,也开始主动地探索BIM应用。”他预测,随着未来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和自持物业比例的提升,BIM的推广将有机会在商业项目领域率先得到突破,整个建筑市场的突破则在5 10年后。

而对于已经应用BIM的设计院来说,改变也面临很多难题。“一方面现在各个院的生产任务都特别紧张,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推广新技术的责任和压力,这两方面有时候协调不好矛盾还是挺大的。”一位设计院的副院长告诉记者,从设计来说,BIM设计的理念、流程、管理与二维设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推广中难免会遭遇来自上下的抵触。

“这就要求各院的一把手要有决心坚持做下去,在持之以恒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将‘改革’的成本降到最小。”该院长表示,通常设计院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阵痛”之后将切实体验到BIM所带来的质量、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升,而这种“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现阶段来看,将至少持续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