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世界名画与其卡通版对比欣赏 |
时间:2006/5/21 8:33:34 |
|
第一幅:《灰色和黑色改编曲--画家的母亲》 【美国】 惠斯勒 惠斯勒在作画上试图在色彩上加强形象的音乐感受力, 因而,他广泛采用音乐术语,如和声 、交 响曲、变奏曲、改编曲等等。在这些画上,形象依然是极其写实并且精制的。只是用音乐术语来 点题 ,这在当时是新鲜的美学联想。我们要欣赏的《灰色和黑色改编曲--画家的母亲》正是这种意图 的最 典型作品之一。 画家的母亲侧身坐在房间里,黑色的衣裙占据了全画的中心位置。她神情恬淡 ,脸容 慈祥,这是一幅很出色的肖像画。它在英国皇家学院勉强被展出了。不久,1876年的巴黎 沙龙也 向他露出了微笑。青年艺术家们给以极高的评价。惠斯勒第一次因这幅肖像而获得了一枚奖章 。他的 声誉从此改善,受到了许多关系重大的邀请。这幅画的主标题用的是《灰色与黑色的改编曲》 ,就这 个题目,仍受到人们的指责。出于对故乡的思念,他决定将这幅画献给祖国,岂料美国不能把 他与马克·吐温同等地看待。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馆长接受这幅画后,竟勃然大怒,谩骂惠斯勒算不 上是画 家,并吩咐将它退寄回巴黎。最后,法国有马拉美等人联名上书,迫使法国政府买下了这幅名 作。 此 画作于1871年,有144×162.5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第二幅:《呐喊》【挪威】蒙克 《呐喊》描绘一个面容近于骷髅的人物,双手捂着耳朵,站在一条看不到头尾的公路桥上,似 乎由 于惊吓而大声狂喊。画家用近似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赭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 空形 象。这些线条象浮在油上的色渍,变成蠕动的蛇虫,给人以强烈的不安感。这种景象只能在恶梦 中看 到,它象征"世纪末"时代人们的傍徨心理。 据说蒙克曾在这幅画最上端一块血红色云彩中,写 下了" 惟疯人能作此"几个字。《呼号》的创作动机,据画家本人说:"一天傍晚,我和两个朋友一起 散步。 太阳下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在灰蓝色的峡湾和城市上空,我看到了血红的火 光。我 的朋友走过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在恐怖中战栗起来,我似乎感到自然中的一声巨大震天 的呼号 。我于是画了这幅画,并把云彩画得血一样红。这血红的色彩就是呼号。 第三幅:《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而作的,作于1485年间。据说,画家从 波利 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 到岸 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 的意境 。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 景是平 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 对迎接 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 怀信心 ,似乎充满着惆怅。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己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的惊 惶与不 安。 古代希腊人想象中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古希腊 哲学家柏 拉图却把这段神话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的,美 只能自我 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一形象也为这种哲学作图解,这个维纳斯的姿态,就是 按照古典 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 娴雅,给 观众的印象是萎靡和娇弱,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 我们这样 分析,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了。 再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 变形的因素 ,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象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 张些。这一 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 纳斯裸体上 变得极为流畅,至于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就更复杂,具有旋转的趋势。全画的色调也极明 朗和谐,艺 术家用这一切来尽量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只能让人感到作者的意图是神秘的,主题思 想是隐晦的 。全画有172.5×278.5厘米大,系用丹配拉(一种用蛋清和以胶质的壁画颜料)画成。现藏 佛罗伦萨乌 菲齐美术馆。 第四幅:《蒙娜·丽莎》【意大利】达·芬奇 《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据同时代的传 记作 家瓦萨里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达·芬奇画她的时候(1503年画起), 年仅24 岁。这位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悲戚抑郁。画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 乐师给她 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画上的蒙娜·丽莎呈现的笑容虽是微 弱的,但可 以从她的眉宇间看出内心的愉悦,一丝微笑似乎刚从她的脸上掠过,稍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 ,可以让人 微微感到这位夫人在被画的时刻的心情。但她那安详的仪态,表明她的微笑还是平静的。不 致引起情绪 上的大波动,是一种古代妇女的矜持的美的表现。由于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意味深长,不 少美术史家 称它为神秘的微笑,少数资产阶级美术家干脆给达·芬奇加了一顶神秘主义的帽子,这是很 不妥当的。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行止受到许多约束,她们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欢乐 与痛 苦,不然,就是对上帝的亵渎。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达 ·芬 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感情而费尽心机,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的真实形象,他 还从解 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面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 理变化 与反应过程。为了这,他废寝忘食,有时,从微风吹起了湖上的涟漪这一现象,也会引起他的注意 ,启发他 去修改自己的画面。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 习惯,代之 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 值得一 提的还有蒙娜·丽莎的一双手。这双柔嫩的手被画得那么精确、丰满,完全符合解剖结构, 展示了她的 温柔,更展示了她的身份和阶级地位。从这双手可以看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 然的敏锐。蒙 娜·丽莎没有华丽的服饰,一条深褐色的头纱上,也不带任何装饰品衣纹的自然褶襞被画 得很认真。他 用一种调胶的颜色来表现软缎的质感 。袒露的胸部显示了这位妇女的健康、华贵和青 春的美。在背景 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让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 水都推向遥远的 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这样一幅不大的肖像画 (77×53厘米)竟 用去他4年的时间,这说明达·芬奇不是仅仅为了画好一个贵妇人的肖像,他在艺术上 是有所追求的。 对《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从肖像被画得生动逼真上面去考虑,更重要的是,达· 芬奇 在这幅画上体现了他先进的艺术思想,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达·芬奇主张在艺术 上要做 自然的儿子。可是在神学思想里,人是被看成罪恶的化身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宗 教世界观 完全相反,它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他的肖像画确凿地肯定了人生和它的美的意义。这幅 画作于1503 ~1506年间,距今已有480年的时间,一直来人们对这幅画的种种谜团有各种神奇的解释。 最近,西方有 些美术史家利用最新电脑程控数据,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耸人听闻的发现,认为这幅贵妇人 的肖像实际上 是按照画家本人的《自画像》来创作的。科学探索可以把一些本来已成定论的结论加以 推翻,我们期待 这种有益于了解人类文明奥秘的探索的深入。这一幅迄今被肯定的原作现被珍藏在法 国巴黎卢浮宫内 。 原版 卡通版 第五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尼德兰】扬·凡·艾克 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 轻夫 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这位画家所 特有 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 阿尔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 新婚 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 新郎 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 束。 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 ,它 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 范的 赞颂。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见 附图局 部);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 即画家本 人。这种物理学上的游戏,显示了画家在运用所谓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请注意在凸镜面左 侧的那扇 窗户的弧形表现。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象细小得几乎看不清了,还有两 人头顶那 只金光闪烁的吊灯(见附图),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 画传统画 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 ,都得益 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另外,凡·艾克在这幅画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油色画法,使画面能保持经久鲜润和美丽。据说, 他是 油画的最初发明者。不管是否确切,他在试验用油调色,并取得油画的艺术效果方面,是开拓者 。他 最先使用了新的涂料--松脂或乳剂。根据古代美术史家瓦萨里的记载,扬·凡·艾克用快干油来 作画 ,能使画面在一昼夜间就可干燥而且不怕潮湿。后来很快传到了意大利,并被那里的画家所采用 。 画 家扬·凡·艾克还曾多次试验,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 又可层 层敷设,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 欧洲各 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这是一幅作于板上的油画,有82×60厘米大,用色十分细腻,现 藏伦敦国 立画廓。 原版 卡通版 第六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法国】乔治·修拉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从1886年画起,整整花了他一年工夫来点他的圆点。当这幅画 在第 八次印象派画展上出现时,立刻引起社会的反应,攻击和赞扬之声同时袭来,有的撰文称它是" 新风格 "的展现,有的骂他是"带有稚气和学究气的离奇结合"。总之,这种新鲜画法实质上是当时哲 学上实证 论对艺术实践的危害作用。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 光下 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块暗绿 色调 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阳光透过 了树 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 种好 象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 可笑 ,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 绰绰 的。 此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约分四个步骤:以素描布置明暗对比;以色彩写生;以写生为基础组 织背景 ;以色点完成正稿。在正稿之前,共作素描20余幅,写生稿更不计其数。此画作于1884 ~18 86年间。 原版 卡通版 第七幅:《星空》 【荷兰】 凡·高 油画《星空》(又译《星光灿烂》)是在他神智清醒的时候画成的。与《阿尔女郎》相比,画 风已 大为改观。这倒不是凡·高又有什么新的理论,仍是出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夜晚 ,他 看到夜空有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 中旋 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 不禁 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这种画风不仅仅在 风景 画上,连凡·高于同年6月画的一幅《加歇医生肖像》上,也表现出来。《星空》是凡··高神 智清 醒时幻觉心境的产物。 1889年11月,凡·高在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他要严格遵循现实,遵循所见的事 物, 也不再向往如高更和贝尔纳的画上那种幻想。为了使他弟弟相信他这番话,他以自己描绘的那些 橄榄 树和柏树为例,作为正在精心研究自然的实例。本画作了1889年6月于圣雷米,有74×9 2厘 米大,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原版 卡通版 八幅:《蓝衣少年》 【英国】托 庚斯博罗 《蓝衣少年》是针对当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雷诺兹的理论偏见画成的。庚斯博罗33 岁以 后,肖像画声誉已驰名国内外,伦敦的美术爱好者纷纷前来要求他画肖像。1768年升任院长的雷 诺兹 也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看到庚斯博罗画肖像艺术的巨大成功,心生嫉妒,常常出言不逊。 于是 ,住在伦敦的雷诺兹和坚守巴斯的庚斯博罗形成了"两雄并立"的对立的两派,他们彼此贬抑。一 次, 雷诺兹在给学生讲授画技时说:"蓝色不能在画面上占主要地位"。庚斯博罗得知后,表示蔑视这 种"法 规",遂用大量蓝色画了这幅举世闻名的《蓝衣少年》,借以否定并挖苦雷诺兹的那一绘画观点 。 此 画描绘了一个衣饰华丽的贵族少年形象。 其实,这一模特儿原型并非贵族,而是画家找来一个富有的工场主的儿子,让他穿上蓝色华服 ,扮 成王子模样而画的。庚斯博罗用奔放的笔触,轻灵流畅地把少年那种倜傥风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充分 发挥了宝石蓝的光色作用。这里最成功地方是,画家用准确的色块再现了少年身上的蓝缎子织物 的质 感和薄软感。正如当时一位评论家所形容的,他把肖像绘成与歌剧一般富有韵致, 这是一个"经 过人工 处理的真实"。 庚斯博罗与地位显赫的学院派画家雷诺兹相比,只不过是个"在野名流"。但由 于他重 视艺术的探索,加上他那种无拘无束、感情外露的性格,素不为"权威"的压力所服,才使他能 在艺术 道路上有所突破。庚斯博罗为贵族们画了40年肖像,被贵族们公认为桂冠画家,但他有时也厌 烦画肖 像,经常到野外去画他一生中第二个旨趣所在的风景画。在风景画上,庚斯博罗的艺术成就也 是明显 的。他曾坦率地说:"画肖像画是为了钱,画风景画才是我的爱好。" 此画作于1770年。 原版 卡通版 第九幅:《沉睡的吉普赛人》 【法国】亨利·卢梭 法国在19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以阐发人的原始本性为宗旨的绘画,它在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 ,显 得特别瞩目。这种原始主义由于缺少表现主义那种激情,也无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它既不象在重 现人 类的童年,又显得稚拙味十足,令当时不少鉴赏者反感,因而很少有追随者。这一风格的代表人 物即 是出生在巴黎郊区拉瓦乐的法国画家亨利·卢梭。 亨利·卢梭(1844~1910.9)是一 个自 学成才的画家,父亲是工人,母亲出身农家。亨利·卢梭青年时在军中服役了四年,结识了去过 墨西 哥的士兵,他们讲起的异国风情,使他十分向往。1868年他定居巴黎;1870年又参加了 普法 战争,退伍后在巴黎当了一名税关雇员,因受骗失职而被解雇,只得在酒馆以演奏来糊口。他也 参加 绘画活动,但未经训练,所绘作品技巧拙朴,这种不是做作的"拙味"被当时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 所赏 识,并为他写文章推荐。从此,他在画坛上获得了一定声誉。后经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鼓励,他保 持这 种率真的观察事物方法,并在题材中杂以某种神秘主义,使他的艺术独具一格。 1886年卢梭展出的第一幅稚拙主义油画是《狂欢节之夜》,描写深夜里一对情侣踏着黑影 ,在 乡村的小道上踱步。远处群山亮得如同白昼,近景树木则深埋在黑暗里,令人观后称奇。这幅《 沉睡 的吉普赛人》是继此之后的又一神秘杰作。据画家自述,画上的景象是他当年从军时的追忆。 他曾被 派往北非,经过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在他的印象中,一具吉普赛流浪艺人的女尸,僵直地躺 在沙漠 中,身旁有艺人所用的乐器和生活用品。一头狮子走近尸体旁,则是画家的想象。这幅景象惨 淡的画 面,被他处理得象图案那样干净,有秩序。一轮明月,在荒漠的上空,情景凄寂,神秘而又悲 凉。 原版 卡通版 第十幅:《西斯庭教堂天顶画》【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 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 最后 的审判》,是他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 术贡 献。关于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庭教堂壁画,有着一段辛酸的历史过程,这里介绍一下它的梗概。 1503年 ,教皇朱理二世取得圣彼得王位后,便想把整个意大利归在他的教权统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冈, 兴修圣彼 得大教堂,装饰豪华的罗马宫廷,便请来了建筑家布拉曼特。5年后,教皇为纪念其叔父西克斯 特四世,请 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尔后又把米开朗基罗召来罗马,让他停下正在进行的陵墓雕塑 工程,要他涂 掉教堂内的旧壁画,为其重绘天顶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无法(据瓦萨里说,布拉曼特与米 开朗基罗存有 芥蒂,因妒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任务,布拉曼特乃说服教皇,使其就范,迫使他放弃雕塑), 他建议让布拉 曼特帮助制作绘画脚手架。布拉曼特设计了一个悬挂式吊架,在屋顶上凿了好些窟窿。 米开朗基罗气愤 地问他画到有窟窿处如何办,后者无言答对。米开朗基罗就禀告教皇,撤掉他的吊架, 并羞辱了这位建筑 家,要求另请帮手。 天顶全部画稿完成后,他决定让助手来完成一部分绘制任务。 但这些助手一开始就 令米开朗基罗不满,于是再度抹掉已画上的部分,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全部天顶画 。 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 1508年 5月至1512年10月底),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 艰巨性 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 ,米开朗 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 老人了。 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 上按照它的 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 与动植物》、 《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 《挪亚祭献》、 《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周围再以建筑结构等柱壁装饰,把每个画面分 隔开。并在每一分 隔的区域内四角,画上共二十个裸体青年,再在各区域的四个大框内画了十二个形体 较大的先知与巫女 的形象。矩形的两条长边上,共有八个三角档,在档与档之间又画了“基督祖先的故 事”,而在矩形两端 的四个大三角档内,又画了四个圣经故事:《礼拜铜蛇》、《大卫杀哥利亚》、《 哈曼的磔刑》、《朱 提斯杀荷罗芬尼斯》,共同组成一首以颂扬人类创造性智慧,赞美人性与人的肉体 的美的宏伟的色彩交 响曲。其中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画面以及每一个壮美的裸体形象都蕴含着对人生 欢乐与创造力量的肯定 。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 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 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 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 天顶画的装饰图案全部绘以建筑结构的样式,这与教堂实际的建筑结构取得谐和,因而当人们仰 观整 个天顶画时,它更显得庄严华丽。在主题思想上,米开朗基罗确定所绘人物的内容时,不拘泥于情 节的宗 教依据,只着重于表现人的本质力量。有的重在表现英雄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有的为加强先知 与女巫 的聪慧与睿智因素所有那些作为四角装饰的裸体形象,则是他的裸体雕像主题的绘画再现,他们 有的是 一些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有的在赞美自身的美,有的是在检阅巨大的天赋人权。在这一幅《创造 亚当》 上,左侧那个体魄健壮的裸体青年男子,使我们联想起他那著名的雕像《大卫》,而右侧那个点 化人类精 英的耶和华,一位年长的智者形象,又使我们联想起他的雕像《摩西像》。他后面由一群天使 拥戴着,背 景空无一物,象征广袤的宇宙空间。这幅宗教画给人以新的提示,那就是说,创造生命的力量 存在于无限 的空间,亚当与人类的创造者,在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一切! 当拉斐尔看 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 艺术世界的! ” 据报道,为了抢救天顶壁画,由詹路易吉·科拉卢西为首的修复小组,利用现代技术,经 九年时间,现 已修复如初。 原版 卡通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