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婚书,大多用红纸墨书,人们不以为然随意扔掷。到了民国时期的婚书,制作精美,有的是绢面、硬本、手绘,人们虽有保存,但为数极少,一般是富豪绅士人家所用。
解放前的结婚证各地没有统一规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式样大小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带有买卖婚姻的残余。新中国成立后,结婚证书的基本内容各地大致相同,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式样、图案、大小、颜色上不完全相同。结婚证上的图案有工厂、农村、国旗和毛主席像等。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结婚证图案的政治色彩极浓。
1950年的结婚证
1938年日本统治下察哈尔省的结婚证
20世纪40年代的结婚证书
1954年的结婚证书
1956年天津市颁发的结婚证书
20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书
“文革”时期辽宁省的结婚证书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书
1972年的结婚证
现在的结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