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7年的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第一次示威游行,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两年以后的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并首次提出了“面包和玫瑰”的口号;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随后,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当“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学家会议接受,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一天,折合成欧洲广范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在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的纪念庆祝活动。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节日也应运而生。听说,日本人把3月3日定为了“女孩节”,而咱们中国的青春女性,也开始过上了“女生节”。虽然没有见过什么正式的法律文件,但也不能被人数落成“孤陋寡闻”之辈啊,于是有人问起我关于女生节的看法,身边的朋友以“女生节”为名向囊中羞涩的我索要礼物的时候,我只能接受被美丽的敲诈的现实,事后无奈的想,啥女生节,无非是为了新时代的生活享受而已,难道年龄大一点的叫做“妇女节”,青春一点的就叫“女生节”啊?真怕以后再出来一个“女婴节”呀!!!
不过,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确确实实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小小的动力,让男士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并堆砌起自己脸上的笑容,以换取女孩的芳心。可怜的现代男生哟,但是,我想随着经济的继续腾飞,随着男生在女孩心中地位的窜升(权威的英国科学家预言:500万年后,男性可能会消失啊!),一定会有一个“男孩节”来救赎我们男生的,那时,我们会让女生把包包里的money挑出来,让咱们男生也趾高气扬一回。哎,不过,那可能是后现代主义的事情了。
从妇女节和女孩节的由来看,我们只能感慨:时代不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