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往常,今天早上出门迟了一点,工业园内上班高峰已过,周边显得有点冷清,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恍恍惚惚,如梦如幻,仿佛自己来自一个不同的维度。这样的场景以及带给我的感受已经时隔多年。
四五年前,我正在念高中,为了尽量减少在学校的时间,我一贯坚持着“不早到一分钟”的原则,于是我几乎每天都是踩着铃声进校的,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上学的路通常都走得很孤独。偶尔算不准时间,就将面临迟到。迟到是要扣分的,扣分就意味着将减小我们班在月底评比时获得流动红旗的机会,于是作为一个不愿因自己扣分而拖了班级后腿的自知学生,我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校门对面的小吃店里买一份早饭,坐下来慢慢吃完,耐心地等着7点20早自习下课,在校门口检查迟到的老师都退下了,这才起身从容不迫地往校门口走去。
我想当年的我一定没想到,那个喜欢拖拖拉拉,能晚一点绝不早一秒的女孩几年之后也会像大家一样每天提前几分钟上班,准时或者延时下班,规矩得没有一点悬念。
回忆起那几年上学途中的自己,我能清晰地看到一个神情严峻的女孩望着前方,一边不停地看表,一边拼命地踩着脚踏车,听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紧张又刺激。只是当时的我并不知晓,在我飞快地踏着单车和时间赛跑的途中,呼啸而过的除了风,还有那些欢笑的容颜以及一些日渐模糊的面孔。
我读高中的时侯差不多十七、八岁,那个年龄的我总觉得,二十一、二才是最美丽的年龄,当时的我恨不得自己一年能长个几岁,只盼着二十二岁快点到来。转眼,我的二十二也已过去2/3,这才惊觉,自己还没怎么活呢,这美好的年龄却即将过去。然而也不过是一时的惊诧,就像面对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不愿看到但也能神色淡定地接受了,那惊诧也只是因为它来得突然而来不及掩饰的慌张,一刹那也就消失了。
前几天在街客买奶茶,惊喜地发现店员有张好熟悉的面孔,我一下子喊出了名字,对方笑了笑。那是我高中同学的男朋友,当时被我们班同学很看好的一对。只是毕了业就再没有听说他们的消息,我很想问一问后来的他们有没有在一起,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只是几年的时间悄悄溜走,即便是怀着最好的善意,这种话怕也是不敢轻易问出口的。
前段时间因为80后英语教材出了续集,网络上疯狂地传播着有关李雷和韩梅梅的消息。他们说李雷和韩梅梅最后谁也没能牵着谁的手,他们说还好polly它还活着,就像我们当年的小美好。
回想开来,和初中那帮朋友从相识到现在也有十年了,这十年不知不觉改变了很多东西。那些喊起来格外亲切的绰号不知什么时候被遗忘在了哪个角落,那些逮着机会就跟老师作对的叛逆少年也一个个变得温和又宽容,那时候愤世嫉俗的我们也慢慢接受并开始适应这个社会……那时候的我们无心学业,总嫌这日子过得太慢,那时候的你总说毕业它遥遥无期,转眼却已各奔东西。那时候偷偷喜欢过的男生最后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后来深深爱上的男孩最终还是没能留在身边,那些高低起伏的情绪最终逐渐平淡下来,化为了什么都不是。
关于人生,不好说,关于未来,很难讲。想起初中英语教材里那个外国老太太用怪异腔调说过的一句话,“Ah,it’s a secret.”
还想起刚学英语时的那段问候:
How are u?
Fine,thank you,and you?
I'm fine,too.
突然觉得倘若用在《好久不见》里作寒暄,倒还真不错。
:)